印尼风物志:小贩世界雅加达

 

印尼人酷爱油炸食品,香蕉、红薯、芋头都可以炸成美食,油炸摊档生意在雅加达随处可见。

印尼雅加达的大排档,Pecel、Rujak、Gado gado等,各地风味齐全。

印尼雅加达的传统辣味小食,蔬菜瓜果制成的沙拉,加多加多 Gado-gado(以花生酱为调料)、Pecel(以虾酱 Terasi或 Petis为调料)、 Rujak(以罗望子酸角 Asam为调料),味道大同小异,均为酸辣甜为主。上至总统、将军、外交官与华人富商,下至平民百姓,都乐此不疲。

雅加达的交警也有人性化的一面,帮单车送货人推一把。

等待机会的单车雅加达送货人。

卖东西及饮料的游动单车小贩。

为送货人特制的单车。

在雅加达老城区,仍然可以见到自行车送货人,单车送货灵活快捷。

烟雾缭绕的 Sate 烤肉串店,好远已闻到香味,其滋味不比大酒店的差。所以,连华人富商的女主人,都愿意放下身段,下楼来买回家。

雅加达繁华的背面,平民百姓弱势族群生活在最底层,当小贩或送货人,不失为谋生过日子的选择。

乞讨是世界性的现象,雅加达更多。

初到雅加达,发现那里另外一个特点是,很多做小生意的土著,充斥大街小巷,各显神通,说雅加达是小贩世界一点也不过分。

有在交通要道,趁亮红灯时叫卖报纸杂志甚至饮料的,也有肩挑手提卖肉丸 Bakso、水果、雪条 Es Lilin 、雪糕的 Es Krim的。

街边开小亚弄店(Warung Kecil)或者推车穿街走巷卖风味小食的不少,后者印尼语为 Pedagang Kaki Lima,意思为五条腿商贩,即商贩的两条腿,加上支撑车子的三条支柱。(上图)

有些老外专门帮衬他们,认为代表印尼全国各地的味道,比较正宗。也看到豪宅的华人女主人,不惜走出来光顾这些商贩,组成高档与平民层次相互交错的美食疯狂。

在雅加达新区的商业大厦,开了很多卡渣玛达(Gajah Mada)连锁面店的老板是华人,赚了好多钱。亲友告诉我,他原来也是在老城区卡渣玛达(Gajah Mada)一带推车卖面的,其味道特别好,颇受欢迎。后来积攒资本,看准机会上楼经营,打出该牌子名称以便老客识别,店子也越开越多。

我曾经在其店子吃过面,生意非常好,但感觉与香港、内地有很大差别。更不如邦加的好吃。亲友解释说,上楼后特别有了连锁店后,很多假托别人而不能亲力亲为,当然不如推车当五腿商贩那时味道好。

与我国城管凶神恶煞对付无证经营、乱摆乱卖小贩不同,雅加达很少见到执法人员严打小贩的事情。似乎为政者了解世道艰难,故对小贩宽容,他们明白毕竟雅加达的外来人口太多,假如都没有生计,就会走旁门左道,以偷抢盗窃为业,给治安本来已经不靖的社会造成的压力更大。

大排档晚上才开业赚钱。

尤其物价飞涨,超市不是每个平民百姓都消费得起的,这就给小贩留下很大空间,雅加达市民也很习惯光顾他们。

还有遍布雅加达的Bemo (Becak Motor),即摩托车改造的三轮车,车费便宜,行走灵活不怕塞车,坐它的人还挺多,虽然安全系数差,但好在其速度较慢。当局允许其经营,作为市政交通的一种补充。

今天全国政协会议召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国之声的互动节目,谈到有委员表示,小商贩经营一点也不容易,他们选择这个职业也是不得已的,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善待他们,我觉得这个意见很好,毕竟想到弱势族群的境遇。

其实这方面,我认为香港、、新加坡甚至印尼,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怎样做到既有管理,又有人性化一面,使经营者、消费者及政府三赢,这个出发点很重要。我们的华侨老祖宗,在国外就是从小商贩开始创业的,为当地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像卡渣玛达(Gajah Mada)连锁面店老板那样变成企业家的不少,据知有些占据印尼十大首富的华人大亨,也是开小店出身的。

去年在北京我见到朝阳区的街上,还有类似印尼 Bemo 行驶,那是一些残疾人士或老人自用的交通工具,当局并无因为奥运就予以取缔,显示了人性化的一面。其实奥运期间,老外见到它,也不至于失礼什么人的,反而人家留意的是我们的文明执法程度如何?

在雅加达以外的巴厘岛,爪哇的三宝垄、马吉冷,苏门答腊的棉兰、巴东等中小城市,不但 Bemo 可以营业,连马车Delman、Sado也成为人们代步的营商工具,反而外地游客与老外非常喜欢,觉得坐上它既环保,又别有一番风味。其实,我们的西北、云贵地区牲畜资源丰富,适当推出马车交通也并非不可,也是一个地方特色。

棉兰的老外租三轮摩托车出游,其乐融融。

Bemo居然也招揽广告。

流动裁缝,利用单车链条带动缝纫机,也是创造力无穷的牛人。

(来源 印尼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