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是否无足轻重?南海依旧是个考验

随着东盟(ASEAN,也即亚细安)的50周年纪念庆典于今年落下帷幕,一个在亚细安1967年创立时就出现的问题仍旧萦绕不去:亚细安是否无足轻重?
考虑到全球与区域政治、安全和经济体系正在探索新的平衡点,东盟的未来将无可避免地取决于它在重新调整其标准、价值观和目标,以在这个日益动荡的世界保持灵活性、重要性和有效性上做得多成功。而南中国海将是对此的一个测试实例。
与欧洲人对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既熟悉又有亲切感不同,东盟对本区域的6亿东南亚人民来说,却是相当陌生。调查显示,东南亚人民并不视亚细安为一个共同体。在专注处理国内事务的面前,塑造共同体的重要性常常被忽略了。
10年前,为了应对关于组织的影响力衰微和失去重要性的质疑,东盟各国的政府首脑于2007年11月20日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3届东盟峰会上,签署了东盟宪章(ASEAN Charter)。除了维持区域的和平之外,此制宪时刻有利于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为亚细安在共同目标、原则、规范和价值观方面的政治宣言,宪章为集体演变和发展成一个遵循规则的组织提供了基础,以实现“东盟共同体”的一体化愿景。“东盟共同体”包括了经济共同体、政治安全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等三大支柱。
这也是为了巩固“亚细安核心”(ASEAN Centrality)的概念,即在东南亚事务上,尤其是涉及安全问题时,东盟保持其核心作用。不过,“东盟核心”既是东南亚的外部各方,也是东盟成员国本身的产物。
美国和中国在维持和平及稳定的手段上,更重于结盟政治和双边协定,多过于通过多边谈判来达成集体安全协议,这间接削弱了“东盟核心”,使到东盟面对的挑战日益严峻。
东盟一直渴望在区域事物中,“坐在驾驶位置上”,整体利益显然在个别成员国的利益之上。在这方面,崛起的中国在拥有航运要道的本区域对美国形成挑战,区域一体化将能让东盟在一个竞争更剧烈的经济环境以及一个地缘政治安全更不稳定的局势中,有更大的话语权。
然而,一体化却使发展“东盟模式”(ASEAN Way)成为必要。“东盟模式”可被理解为以不干涉成员国内政,以及维持协商和寻求共识的机制,来作为东盟内部解决争端和进行决策的基本原则。
虽然东盟时常让人联想到欧盟,但东盟成员国却务实地认识到,他们的一体化建设却不会像欧盟那样既深且广。不管是政府制度、经济组织以及经济和人力的发展水平,东盟内部呈现了极度多元化的情况。
无论如何,一个有凝聚力和具合作精神的东盟将能让各方受益。作为一个区域组织和共同体,东盟的重要性将有赖于它能否在东南亚贯彻可为其他人接受,或与区域外的规范化条例相符合的准则。
如果准则与普遍接受的国际惯例相左或缺乏合法性,东盟寻求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时,将面对困难。南中国海就是一个以此准则作为主导的很好例子。
南中国海的争端
新加坡将于2018年担任东盟的轮值主席国。一年的时间并不很长,但新加坡将尝试负责任地带领东盟,并提高东盟与主要大国的实际合作力度。这些国家就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和印度等东盟对话伙伴国。
可以肯定地说,这须要取得一个微妙的平衡,但新加坡将竭尽所能成为一个模范主席国。新加坡将寻求中美与东盟以及在彼此之间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在南中国海的问题上,新加坡不是声索国,这让新加坡能够在此热点问题上采取一个公正的立场。《南中国海行为准则》(Code of Conduct(COC)on the South China Sea)预料会在2018年开始进行谈判,而新加坡的目标是为谈判的顺利进行开 一个好头。我们可以预见新加坡在推动《行为准则》的议程上,会采取坚定的态度。
南中国海时不时出现的争端考验着各方的意志。今年早些时候,中国与东盟就《南中国海行为准则》达成了框架协议,朝缓和战略航道紧张局势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每年经过南中国海航道的国际贸易量高达5万亿美元(约6.7万亿新元),加上有着丰富的渔产和深海蕴藏着数量未定的潜在石油、天然气和其他天然资源,《行为准则》并不会解决南中国海的长期争端。
不过,《行为准则》将有助于确保在南中国海的主权争议方,能有一个共同议定的体制进行一对一的协商,以确保分歧不会导致局势的升温或演变成公开的冲突。这关乎信心的建立,而《行为准则》就是达成这个目的的一个方法和载体。
新加坡会努力确保东盟与中美的关系,不会只是定义在南中国海的课题上。反而,它会寻求向所有声索国强调,不要见树不见林,真正的合作所带来的好处更多。
要做到这点,新加坡必须促成南中国海争端的所有声索国进行有意义的讨论。也许需要好几年,甚至数十年,才能解决问题,但确保争端不会影响区域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和平和稳定是至关重要的。信任和信心的建立是寻求共识的重要过程。
最重要的是,新加坡将向所有出席者重申,和平和稳定是促进增长、发展和繁荣的先决条件。东盟和其利益相关者绝不能忽略了这点。
作者陈庆文是新加坡
管理大学法律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