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推迟的中国两会即将在北京开幕。在年度最大规模的政治会议上,中国通常将勾勒未来一年的政策重点。在特殊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将以何非常之策因应“非常之变”,今年的两会已引发全球关注。来源:中国新闻社,记者:安英昭,制图:张舰元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怎么定?
经济议题是每年全国两会的“重头戏”,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如何设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无疑是两会核心看点。
从国内看,近年来,中国面临经济增速趋缓的压力,此前外界普遍预测中国2020年经济增长目标将保持在6%左右。但受疫情影响,中国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出现自1992年以来首次季度性负增长,这使中国完成预期目标的难度陡增。从外部看,疫情令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各国经济普遍受到疫情重挫。作为世界经济的引擎,中国能否克服不利因素逆风上扬,又将今年经济目标定为几何,全球关注。
同时,2020年中国经济的“上半场”围绕抗疫展开,随着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经济的“下半场”怎么走,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从而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也将是两会舆论场的重中之重。
双决之年,中国将如何决战决胜?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早已吹响,但任务并不轻松。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剩余脱贫攻坚任务仍相当艰巨。加之各地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巩固脱贫成果的难度依旧很大。
“硬骨头”难啃,疫情又带来新挑战,如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帮扶工作受到影响等,都增加了任务难度。在今年仅剩200多天的情况下,要采取怎样的措施,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又将如何攻坚拔寨,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代表委员们拿出真知灼见、共商对策。
今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曾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梳理发现,住房、养老、教育、医疗等这些事关“全面”的民生老话题历来是两会热点。而今年受疫情影响不仅一些“常驻热点”出现新变化,在疫情大考中所暴露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将成为会议聚焦的新话题。
面对双重甚至多重考验,中央如何针对打赢脱贫攻坚战、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再动员和再部署,又会出台哪些政策举措来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料将成为两会一大看点。
资料图:北京人民大会堂。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民法典如何发挥“市民社会的基本法”作用?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此前决定,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部新中国成立70年来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共7编加附则、84章、1260条,被誉为中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也将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发挥基础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草案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从人格权独立成编,到合同编强化对债权实现的保护力度,从明确禁止高利放贷、防止高空抛物坠物,到立法保障居住权、个人信息安全,各分编草案均聚焦民生热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2019年底,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不到5天就征集意见近3万条。草案还将作出哪些调整,未来这部法典将如何发挥“市民社会的基本法”作用,吸引着公众目光。
中国如何因应外部环境变化?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突如其来的疫情也将使世界秩序发生深刻久远的变化。而疫情以来个别势力借疫情抹黑指责中国,企图挑起新一轮舆论攻势,使得中国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中央高层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这种判断将如何影响中国对外政策,未来中国将以何种姿态与世界相处,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此间登场的全国两会,既是中国阐明对外立场、介绍外交政策的重要平台,也将是世界近距离观察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