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华人比当地人更富裕引当地人嫉妒?家家有码头 户户有游艇?

长期以来,印尼朝野始终觉得华人都是富人,甚至还有人说,华人控制了印尼经济总量的70%。虽然有不少学者都纷纷指出这种说法的谬误,但印尼的原住民确实眼见周围华人的生活较为富裕,再加上长期以来的排华倾向,因此很自然就出于妒忌而憎恨华人。

事实上,除了少数华人是大企业家外,大多数人都以经营中小企业为生。曾经有调查表明:在印尼国内资本经营的企业中,华人资本占不到30%,国有资本占将近 60%。大部分印尼华人从事小本经营,只是小康之境。

在印尼农村务农的华人,生活普遍比较困苦。前几年,当地首府坤甸发生抢粮事件时,也有华人因为家里无米下锅而参与抢粮。一个住在坤甸附近的华人铁路焊接工,太太必须帮人洗衣服补贴家用。他们全家五口则挤在十几平米大小的木屋里。他说:“住在这一带的华人,情况都差不多。”

在雅加达经商的印尼华人普遍会比印尼当地人过的更富裕,有车有房有店铺有保姆是当地中层阶级的华人标配。最近几年来印尼打拼的华人大都也在印尼拥有自己的产业或商铺,一般经过3-5年的奋斗他们都能攒下一笔钱,相比印尼人享受生活,一般印尼华人会将攒的钱用于扩大产业,从而在印尼扎根。

印尼也有林绍良,徐振焕、李文正这样的华裔富豪。他们掌握了相当一部分资源,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经济活动,特别是在华人比较集中的地区。雅加达的地产大亨徐振焕也指出,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说华人掌握了经济也不能算错。

在印尼,从商也是印尼华人最方便的选择。由于印尼政府以前长期不愿意让华人参政、参军,不愿意看到华人在官僚系统内出人头地,因此定下了许多有形和无形的苛刻规矩。华人要出头,最方便的莫过于勤勉从商。华人在印尼都会有生存危机感,这样会促使华人努力工作,商业抱团,结果是变得富有。

泗水为印尼第二大城市,在泗水的华人多以经商为主,参政较少;可以这么说,泗水78%的经济掌控在华人手上。在泗水有一条唐人街,泗水的唐人街位于红桥以东,这里有数百家华人商店。华人在泗水的影响是很大的,就连泗水这个城市名称,也是受华人影响所取的。

印尼华人的状况要比印尼的平均水平要好,以下两点至关重要:

印尼华人更注重子女教育

如果一个人想要他的后代能够过上好的生活,那他一定要让他的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对于很多华人来讲,这是他们的基本信条,这是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的。财富在代际之间不断传承,持续的对教育进行投入,将教育作为阶层跃升的工具,这种综合素质的影响就使得海外华人逐渐成为了“模范族群”——教育程度高,富裕,低犯罪率。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华人确实是这么做的,堪称模范族群。

印尼当地人注重享受生活,印尼华人注重自己的事业。

他们为自己的家族生意付出汗水,泪水甚至鲜血。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要家庭未来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如果他们赚了一千块钱,他们会将一百块钱用来支付他们个人的享受,剩下的900块钱投入到他们的生意当中去。他们很少会去买昂贵的衬衫或者是漂亮的珠宝。简而言之,他们愿意为了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而牺牲个人的享受。

印尼华人,富裕的弱势群体。

但华人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财富,也很容易就会在某次突如其来的社会冲突中被极端分子毁掉。在1998年5月暴乱期间,华裔富翁林绍良在雅加达的住所遭到攻击和洗劫,他的城市酒店被烧得面目全非。林把许多资金调离印尼,印尼当局则接管了他三林集团的许多公司。5月暴乱中,许多印尼华人为了保住自己的产业,把大量资金调到了新加坡等邻近国家。有人估计,1998年流出的印尼资金可能多达300-800亿美元。

印尼政府一直对华人实行歧视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性措施,如封闭华文报纸,关闭华文学校,禁止用华文书写店名与广告,让华人改用印尼文名字,禁止在公共场所讲华语(其中包括国语及方言)等。印尼华人都是非常勤奋的人,他们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做任何事情,而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印尼的很多国家荣耀都是华人创造的,但是遗憾的是,华人无法融入到整个印尼社会,他们很少与当地土著人打交道。

当年我下南洋的时候,我的全部财产就是一个小包和两件衣服,”一位黄姓的商人叙述他的发家史这样说。这位商人当年从中国福建来到印度尼西亚东部地区,靠打零工挣钱度日,生活非常艰难。在积攒了一些钱后,他来到首都雅加达,通过自己辛勤的双手,慢慢置起家产,现在已经是一个拥有大厂房、大住宅和无数辆汽车的富裕人了。

这就是当年中国许多沿海省份人民离乡背井,远涉重洋,到印尼谋生的真实写照。这里的老人回忆往事时都可以向你讲述当年寄人篱下的苦难历史,他们可以讲述当年是如何在帐房里用毛笔一笔一笔记帐的情景。他们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奋斗史,他们也特别珍惜现在得来不易的劳动成果。

勤劳克俭,这是印尼华人发家的根本。

雅加达“唐人街”一位王姓的布店老板告诉我们,他的父亲出生在中国福建一个贫寒的家庭中。为了生存,他的父亲同家族一起闯南洋。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国度里,他的父亲只能做苦力,挣小钱。经过多年的奋斗,积攒了一些钱就在草埔市场摆小布摊,慢慢发展起来,生意越做越大。

现在生活富裕了,但老人不忘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乱花一分钱。老人总是说:“穷怕了,今生不可再穷。”守信是印尼华人独具特色的买卖方式。经商全凭信誉,口头说妥,不需要任何收据,生意就做成了。有的商人撕下香烟包装纸,便是几亿印尼盾的欠款单据。守信的商人会很快被大家接受,信誉越来越好,而违背诺言的商人马上就被“扫地出门”。在雅加达“唐人街”,这种买卖方式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70年代。

不屈不挠是印尼华人优良传统。史书记载,印尼华人的商业经济是在12世纪逐步形成的。当时中国商船带来的丝绸和陶瓷等手工业品受到印尼社会各界的欢迎,华人凭着语言优势参与了贸易活动,从通译发展成为中介商。

许多华人,几乎所有人都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祖籍,并能脱口而出祖辈来自中国某某省某某村。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对于从中国远道而来的客人,华人都如自己的亲戚般接待。

不是所有的在印尼的华人都很富裕,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印尼这个陌生的国度有很多华人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过得风生水起,但是光鲜亮丽的背后也一定有过心酸的时刻。只有经得起生活和命运考验的人,才能过上理想的生活。

有人曾评价华人:没有什么能摧毁中国人。我们是无情的幸存者。我们历史悠久,文脉不绝。虽历经劫难而初心不改——身起随风势,风落不折枝。

无论是在印尼还是任何一个有华人的地方,都会充满勃勃生机,他们把汗水和泪水留在走过的每一个地方,将踏实肯干发挥地淋漓尽致。

故土,异乡,来去聚散,华人的精神在印尼从未改变。

(来源 掌上印尼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