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中全会公报十个“关键表述”观中国发展走向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29日公布。从这份逾六千字的公报中,记者梳理出十个“关键表述”,以期观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发展走向。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五中全会讨论制定国民经济五年规划(计划)成为惯例。“十四五”规划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的条件前提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其意义非同寻常。

根据公报,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等“新目标”。

——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中国即将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进而开启现代化新征程。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讨论制定五年规划时也提出了关切未来十五年中国发展的远景目标。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这些都来自于全会面向二〇三五年勾画的“新蓝图”。

——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分析中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之后,全会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在作出上述判断后,全会要求全党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居其首位。如今,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国家创新体系,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到人才创新活力,公报中“创新”一词出现了十五次。全会在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时更重申,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外界解读中国经济走向的“最新风向标”也被写入公报。全会提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过去五年,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立足当前,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面向未来,全会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被写入中共十九大报告,回顾“十三五”时期的中国不难发现,生态环境已明显改善。在最新公布的五中全会公报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一表述引人关注。

从五年后“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到十五年后“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系列部署,公报描绘出绿意盎然的美丽中国。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随着老年型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对此,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全会还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

现代化进程也伴随着一系列经济社会风险和不确定性。对此,全会提出防范和化解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全会提出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这份公报多次提及“开放”。其中,全会提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并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明确“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全会强调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再到“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公报中的这些表述成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的最新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