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这次易地扶贫搬迁总人口1000万人,规模相当于三峡移民的近8倍”,中国国家发改委地区振兴司司长童章舜3日说,全球超过千万人口的国家有80多个,相当于搬迁了一个中等人口规模的国家。这在中国扶贫史上是空前,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官方指出,这是继上世纪中国土地改革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发生的一次伟大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堪称人类迁徙史和世界减贫史上的伟大壮举。
“头号工程”:总投资超过1万亿
2015年11月27日,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把易地扶贫搬迁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2015年12月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动员部署,揭开了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序幕。
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实施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一系列的数据彰显了易地扶贫搬迁的伟大成就:“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6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建成集中安置区约3.5万个,建成安置住房266万余套,总建筑面积2.1亿平方米,配套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6100多所、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万多所、养老服务设施3400余个、文化活动场所4万余个,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民众乔迁新居。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辰昕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易地扶贫搬迁直接投资6000多亿元,加上撬动的地方财政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社会帮扶等资金,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有力拉动了贫困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乡经济增长增添了新引擎。
“易地扶贫搬迁改变的不仅是贫困民众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还使他们获得了更加均等的发展机会,让他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赵辰昕说。
“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让中国近1000万贫困民众从以前居住的土坯房、茅草房、危旧房搬进了宽敞明亮、安全牢固的新房,解决了他们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完成了“十三五”全国近1/5贫困人口的脱贫攻坚任务,而且让搬迁民众完全脱离了生存环境恶劣的特定“贫困空间”,从根本上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一栋栋新房、一个个新社区拔地而起,使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深沟里的贫困民众,搬迁到了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区,享受到了更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迅速融入到现代文明,一揽子解决了脱贫致富和长远发展问题,让他们更加便利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了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在短期内实现了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的历史性跨越”,赵辰昕说。
赵辰昕说,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千万贫困民众在地理位置上的迁移,而且是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建、城乡格局的重构和社会关系的重塑,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集中力量帮助搬迁民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真实写照。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将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进一步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继续加大搬迁民众产业就业帮扶力度,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实现搬迁民众稳得住、能就业、逐步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