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傳統春節遇上如約而至的冬奧會,中國今年首次主場外交活動也相應開啟。短短幾天裡,數十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重要王室成員和國際組織負責人陸續來華出席北京冬奧會。
隨著一場全球體育盛會拉開帷幕,從“冬奧之約”到“新春之會”,在賓朋相聚之間,傳遞出冬奧中國年裡的悠長“和”意。
這一份“和”意,直接體現在外交禮儀的細節裡。
2月5日中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舉行宴會,歡迎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國際貴賓。在人民大會堂,每一位國際貴賓都戴著一隻由中方特別定制的口罩,上面有自己國家的國旗或國際組織的旗幟,小小的口罩彰顯出傳統禮儀之邦充滿人情味兒的待客之道。
不僅如此,正值中國傳統春節,人民大會堂里以一場精華版的新春“廟會”歡迎八方來客。國際貴賓在步入金色大廳前,都要穿過一條“非物質文化遺產廊道”,年畫、春聯、剪紙、風箏、面塑等傳統技藝在這裡逐一亮相。
為福字加上最後一點、為剪紙完成最後一剪、為臉譜畫最後一筆,伴隨著民樂合奏的背景音樂,國際貴賓們在“廟會”中沉浸式體驗中國年味兒。摩納哥元首阿爾貝二世親王看中了“冰墩墩”面塑,在參與完成了一個“冰墩墩”後,他請工作人員讓他再做一次。作為有一對雙胞胎的父親,他笑言如果只帶回去一個不好交代。
在2月6日的雙邊會見中,聽說了這件事的習近平特地對阿爾貝二世說:“選一對你心愛的冰墩墩帶回去,帶給你的孩子,向他們致以祝福。”在外界看來,一來一往的和睦互動,傳遞出的正是年味兒、人情味兒與中國味兒。
這一份“和”意,還蘊含在中外達成的務實合作中。
從1月25日與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的首場雙邊會見,到2月4日至6日連續三天的19場雙邊會見,在習近平密集的外事日程表上,既有新夥伴也有老朋友。外界注意到,國際政要克服疫情影響遠道而來,既是應“冬奧之約”,也是為合作大計。
目前,疫情仍在全球延宕蔓延,抗疫合作是雙邊會見中的重點話題。
在會見埃及總統塞西時,習近平表示,中方願繼續向埃及提供疫苗支持,擴大疫苗聯合生產等合作,助力埃及成為非洲疫苗生產中心。蒙古國總理奧雲額爾登則衷心感謝中方在蒙古國疫情最嚴重時期及時提供疫苗幫助。他說,“黃金難換好鄰居”,中國就是蒙古國用黃金也不換的好鄰居。
如何在疫後經濟復甦中進一步加強雙邊合作,是會見中探討的另一重點。不難發現,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為其間的高頻詞。
在會見新加坡總統哈莉瑪時,習近平指出,要樹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標杆,提升陸海新通道對地區產業鏈供應鏈的支撐作用。在會見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時,習近平強調,雙方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進匈塞鐵路、諾維薩德—魯馬快速路等合作項目取得積極進展。
會見現場,合作文件、聯合聲明、合作規劃陸續發布,許多醞釀已久的標誌性大項目達成共識或獲得推進。冬奧中國年裡的主場外交舞台,成為中外務實合作的重要平台。
這一份“和”意,更與奧林匹克精神相互映照。
面對疫情延宕反复、全球性挑戰不斷的世界,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言,當前,世界需要一屆成功的冬奧會,向世人發出明確信息,即任何國家、民族、宗教的人民都可以超越分歧,實現團結與合作。
在奧林匹克運動中,人們往往感動於對規則和彼此的尊重。 “為最高獎項而互相比拼與和平共處、彼此尊重並不矛盾。”巴赫將其如是總結。在外界看來,通過和平良性競爭來團結世界,這也是作為東道主的中國和來華的國際政要希望藉由冬奧會向外界傳遞出的積極信號。
在歡迎宴會的致辭中,習近平集中闡釋奧林匹克運動的初心、精神和宗旨的時代意義,分別聚焦於“和平”“團結”“進步”。在會見巴赫和古特雷斯時,習近平更是兩次以“舟”作喻:“世界各國與其在190多條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條大船上,共同擁有更美好未來”,“共同坐上新時代的‘諾亞方舟’,人類才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從祥和到合作,從和平到團結,在克服重重困難和阻力的奧林匹克大聚會上,中國向世界傳遞的“和”意悠長。回想開幕式上,奧運五環之下,寫著所有代表團名字的“小雪花”共同構成閃耀的“大雪花”,這或許正是冬奧中國年裡“和”意最直觀的寫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