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聚焦香港HIGHLIGHT MEDIA 關於香港要放寬管控舉措的消息,並非空穴來風 2022 年 3 月 20 日 生命至上,就是每一條生命都寶貴,為了挽救每一條生命都不計代價。老人,也是香港的“青山”和財富,他們不能成為疫情的犧牲品,更不應成為推動香港經濟恢復的交換物。 香港抗疫迷局 傷疤還沒好就忘了疼? 原創 靖海侯 京港資深媒體人 2022-03-20 一 3月20日,香港新增14149宗確診病例,死亡205人。 記者會上,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疫情高峰已過,但市民仍要警惕,一旦社交活動變得頻繁,疫情便有機會反彈。 近日,香港新增確診病例確有下降跡象,從每天5萬多到今天僅1萬多,形勢確實在好轉。 然而,剛剛出現一點向好跡象,香港社會又傳出各種要求放寬管控舉措的聲音。 仗還沒打贏,取點小小的成績,就準備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到底要付出多大代價,香港才能學會慎終如始的道理? 二 關於香港要放寬管控舉措的消息,並非空穴來風。 1.特首林鄭月娥在記者會指出,市民及金融機構對嚴格的防疫舉措已失去耐性。 2.香港多名商界和政界人士呼籲,重視香港人才流失及外商撤資問題,甚至建議特區政府“將錯就錯”,制定“與病毒共存”路線圖; 3.香港特區政府公共衛生顧問及相關專家指出,疫情高峰期已過,可恢復國際航班。 一系列跡象表明,香港在將要放寬防疫舉措上正蠢蠢欲動。 似乎他們覺得,每天1萬多確診病例似乎已經穩控疫情了。 三 每日確診病例從5萬多減少至1萬多,充其量,只是“壞消息中的一個好消息”。 2021年,香港曾數月清零,與內地通關近在咫尺,甚至中央都準備同意了。 第五波疫情暴發之初,從2021年12月底到今年2月中,香港每日疫情也不過幾百宗。 如今,面對每天新增病例1萬多,竟有人覺得形勢不再嚴峻了,讓人匪夷所思。 認為形勢不再嚴峻,無非有幾條理由: 1.覺得疫情高峰期已過,不會更嚴重了; 2.覺得累計確診100多萬,以為平常了; 3.覺得死去的多是體弱多病的老人,傷害性不大。 而近來香港社會討論最多的,就是疫情下百行凋敝,嚴格的防疫舉措損傷了香港經濟發展,嚇跑了商務人士,讓香港國際交流優勢不再。 問題是:香港本輪疫情高峰期已過的原因是什麼,而香港疫情高峰期又真的過了嗎? 四 香港疫情暫時有所緩解,一個無疑的重要原因就在於嚴格的防疫舉措。 此前,因為疫情急劇暴發且醫療資源不足,市民多有焦慮恐慌心理。配合特區政府出台的防疫“加辣”措施,自覺減少社交活動,才讓病毒減少了“跑馬圈地”的機會。 新冠病毒與防疫舉措的關係,就是“你退我進,你進我退”的關係。社會若對病毒大開中門,病毒焉有不捲土重來、肆虐橫行之理! 每日確診病例上萬,可以想像香港社區的隱形病毒傳播鏈現有多少。如果此時放寬管控舉措,再給病毒傳播提供舞台和媒介,後果怎樣不言自明。 這段時間,為了盡快穩控香港疫情,中央出人出力出物資,至今仍是全力以赴、爭分奪秒、枕戈待旦提供一切支援。 在疫情稍微出現那麼一點好轉的情況下,在方艙醫院陸續建好使用、分級診治救治工作有序展開、防疫抗疫環境條件更充足的時候,在防疫保衛處勝利前,放寬防疫舉措到底是“救人”還是“害人”? 香港固然已有百萬人感染,但還沒有被感染的幾百萬人呢?他們就應該被早點感染,等著分級救治嗎? 並且,香港現在每天的確診病例,只是官方掌握的情況,而在香港的人都清楚,尚有大量的確診病例沒有上報,每天的實際感染情況遠遠高於公告數據。 在近來召開的中央援港抗疫協調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每次都強調,香港當前疫情形勢嚴峻複雜。 香港當需要確立的認識就是: 1.這場防疫保衛戰還沒打贏: 2.現在香港仍處於“戰時狀態”; 3.疫情隨時再掀高峰,不堅持必前功盡棄。 五 生命至上,絕非虛言。 死亡人數已逾5000,香港這波疫情的病死率,無人看了不以為驚心。 有人說,這些死亡個案未必是因為死於新冠病毒,更多是因為身患基礎性疾病。但只要有點腦子的都會明白,如果沒有新冠病毒,他們會不會活久一點,難道他們就應該死在這波疫情裡,就應該死在今天? 奧密克戎的病死率也許不高,但每一個死去的人背後都連著一個家庭,都連著一個社會。香港是發達地區,是文明社會,今天所應奉行的恰是對人的生命權至高無上的尊重,而不應再被“社會達爾文主義”所主宰。 生命至上,就是每一條生命都寶貴,為了挽救每一條生命都不計代價。老人,也是香港的“青山”和財富,他們不能成為疫情的犧牲品,更不應成為推動香港經濟恢復的交換物。 人都活著,都活得好好的,才是香港的根本利益,才能構築起香港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 六 3月20日,深圳“慢生活”一周後,深圳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第3號通告: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生產經營單位等恢復正常工作秩序和生產經營,公交、地鐵全面恢復運行。 深圳七天慢行換來的是什麼,市民失去的和得到的又是什麼,哪個有利哪個不利,哪個短視哪個長遠,很清楚了。 香港不能傷疤還沒有好就忘了疼,因為自由一時受限、經濟一時困頓,就把老人往火坑里推,讓“資本至上”驅逐“生命至上”。 這不是簡單的經濟賬,這是人心賬。 那些說要放寬防疫舉措的,不妨問問自己,你將如何面對家裡的老人,會對他們說“別怕,你比那些死去的人硬朗,能扛過感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