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潔給“學生”講解鵪鶉養殖知識。 高磊 攝
2019年,作為科技特派員的石河子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趙潔,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掛職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科技局副局長。幾年來,她走進團場連隊,用自己的科技知識為職工群眾探尋出一條產業增收致富之路。
6月初的南疆炎熱乾燥,空氣悶熱無比。在五十三團六連鵪鶉養殖基地內,趙潔與“學生”連續奮戰多天對鵪鶉進行分欄,並在合適的時間將分欄後的小鵪鶉轉群至新的養殖棚中。
“我們把三萬多只父母代鵪鶉轉舍到這邊來,把這棟圈舍裝滿,就為今年年底能夠發展到50萬隻到60萬隻做基礎,甚至明年的百萬隻我們都能夠滿足。”趙潔說。
2021年,趙潔帶領團隊實地考察了新疆九鼎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瞄準鵪鶉養殖投資少、週期短、見效快、需求大、前景廣的特點,帶領合作社成員赴河南、山東,對鵪鶉規模養殖及產品精深加工進行考察,制訂了第三師圖木舒克市鵪鶉規模化養殖產業規劃。
通過科技項目幫扶,趙潔決定把鵪鶉產業作為五十三團特色產業進行全方位的技術指導,鼓勵由五十三團六連書記牽頭,聯合11戶少數民族群眾成立鵪鶉養殖合作社,利用連隊原廢棄辦公室,經改造後建起新疆第一個集繁育、規模化養殖於一體的鵪鶉產業園,填補了第三師圖木舒克市乃至新疆鵪鶉養殖產業化發展的空白。
成立合作社、鵪鶉繁育、商品鵪鶉養殖、鵪鶉蛋加工、屠宰冷鏈運輸……趙潔對鵪鶉產業發展規劃清晰且細緻。養殖初期,她從早到晚都待在繁育基地,檢查指導鵪鶉孵化、育雛脫溫情況,查看蛋鵪鶉飼養管理情況;在孵化育雛期間,她就吃住在連隊,手把手教飼養員碼蛋、撿雛、做雌雄鑑別等,經常忙到深夜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宿舍。
“我們這個團隊主要就是以專業技術來支撐,給他們制定產業規劃,做技術的全程服務。先發展規模養殖,然後進行蛋品初加工,最後到蛋品的深加工,到明年年底發展到全產業鏈。”趙潔說。
目前,六連鵪鶉養殖基地佔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有飼養區、育雛區、孵化區,共5萬羽鵪鶉,每天能帶來1200多元的純利潤。今年,為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基地又建起10座可容納50萬隻鵪鶉的養殖棚。後續還計劃建設標准養殖大棚30個,養殖100萬羽鵪鶉,預計年產鮮蛋1750噸,產值可達1750萬元。
眼看著當地鵪鶉養殖發展日益走上正軌,不少群眾紛紛找到趙潔,希望跟著她學習鵪鶉養殖技術。
六連群眾熱沙來提·吾斯曼,自合作社成立以來就一直在基地從事鵪鶉飼養工作。她從打掃圈舍衛生、收穫鵪鶉蛋等做起,在趙潔的帶領下,鵪鶉養殖方面的理論素養和實踐操作能力都在不斷提高,已基本掌握鵪鶉養殖技術要領。今年她希望能承包一個養殖大棚,跟著趙潔一起做鵪鶉養殖。
“我剛來這上班的時候,每天就是打掃衛生、消毒,加水加料,兩天一次撿蛋。我現在跟著趙老師一起好好學鵪鶉養殖技術,以後我也想承包一個鵪鶉養殖場,好好發展這個產業。”熱沙來提·吾斯曼說。
如今,已到退休年齡的趙潔依然奮戰在第三師圖木舒克市這片土地上。在她看來,科技助農只有把產業鍊和創新價值鏈融合起來,才能真正將產業做精做強;才能把科技作為撬動財富的“金鑰匙”,才能趟出一條特色、精準、可複制的發展之路,更好地帶領當地職工群眾增收致富。
“到今年年底,我們就可以發展到50-60萬隻的規模,達到這樣的發展規模就要走蛋品加工這條路,才能提高產品附加值,才可以創造更高更好的經濟效益,更好帶動當地的老百姓。”趙潔說,我們既然已經開始做了,就要做到全新疆最大,做到全新疆最好。從技術層面來全力支持合作社把鵪鶉產業做大做強,打造百萬隻以上養殖規模的鵪鶉小鎮,使鵪鶉養殖能夠成為這個團場的一個支柱產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