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工作應該做好兩方面,一是做好精華的傳承,二是遵循中醫藥規律的創新發展。”23日,在由中國新聞網、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中國針灸學會、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聯合主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承辦的中醫藥文化傳播高峰論壇上,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華敏提出上述觀點。
張華敏認為,守正創新是指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的創新,對於歷代醫家診療形成的中醫藥藥性理論、炮製理論、複方配伍理論、中醫辨證理論等,我們應該挖掘和還原其本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也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闡述其本質和實質。
她進一步表示,中醫藥不能只是說有療效,還要說清楚為什麼有療效,要說明中醫藥作用的特點、實質和優勢。因此,針對中藥複方的中醫臨床用藥形式、機理闡釋,以及藥效基礎物理的解析,複方質量的保障以及中藥複方的臨床定位,都是中藥創新領域裡要持續關注的熱點問題。
張華敏介紹,臨床醫生大量臨床實踐產生的驗方、效方,以及近千年來歷代醫家積累的醫論、醫案、驗案的古籍文獻都是中藥新藥發現和創制的重要源泉,青蒿素的發現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 “回顧青蒿素的研發過程,我們總結了幾個關鍵的環節,一是堅定中醫藥的文化自信,二是堅持傳承精華,三是堅持守正創新;此外,多學科協作也是整個科研的關鍵所在。”
她提到,青蒿素的發現,挽救了發展中國家數以百萬計的生命,對世界各國做出貢獻。最近幾年,國內上市的中藥也在積極開展在歐美國家的註冊和上市,也有一些品種也已經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接受開始臨床實驗。
張華敏認為,繼續推進中醫藥“走出去”,主要需要做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內功的修煉,打鐵還需自身硬,先做強自己;二是中醫藥“走出去”既要有世界語言,也要有中醫特色的語言,一方面中醫藥從產品到研發,都應該與國際接軌,符合國際標準;另一方面中醫藥應該積極與國際組織合作,制定頒布中醫藥的技術、術語、服務、專用設備等國際標準。
“總之,要堅定中醫藥的文化自信,不忘未來,面向本來,這樣才能夠把中醫藥學這一中華文明的瑰寶真正在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方面發揮作用。” 張華敏這樣總結。 (完)
國際日報緊密合作夥伴中新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