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中國天眼”如何保持核心競爭力?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中國天眼”如何保持核心競爭力?

——專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黨委委員、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兼總工程師姜鵬


圖為位於貴州省平塘縣大窩氹的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FAST)。中新社記者瞿宏倫攝

作為“大國重器”,“中國天眼”(FAST)是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抬眸所及,便是億萬光年以外的宇宙空間。“中國天眼”取得了哪些系列重要進展?

中新社“兩會·面對面”邀請到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黨委委員、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兼總工程師姜鵬,對此進行權威解讀。

訪談實錄摘編如下:

中新社記者:作為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您這一次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哪些重點關注的內容?又帶著哪些意見和建議與代表、委員們進行交流探討?

姜鵬:因為一直在一線工作,所以更能體會一線工作的環境、感受的變化。我更關注科技領域方面,看國家是否出台針對一線科研人員的方針政策。一線是產生科研價值的最前沿陣地,所以一個優秀的科技工作者,應該有意願留在一線工作。我收集到的建議主要圍繞著FAST及一些地方建設發展、科技發展方面的情況。

中新社記者:FAST取得系列重要進展主要有哪些?

姜鵬:FAST取得的科學成果包括在中性氫研究、恆星演化過程中磁場作用研究以及發現最大的中性氫氣體結構,2022年對快速射電暴在密近磁場的特性進行了觀測和分析。這些都是非常有科學價值的,尤其是快速射電暴的起源,恆星的演化過程等發現。FAST是世界領先的,特別是在靈敏度方面。但在國際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國外的射電望遠鏡陣列都提出概念並加緊建設。FAST面臨的處境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也要考慮方案讓FAST性能保持國際領先的能力,在國際同類設備中保持核心競爭力。我們必須要保有危機意識,才能讓它的輝煌延續。

中新社記者:新的一年有哪些科研計劃?

姜鵬:首先要持續提升FAST的性能。視場覆蓋範圍方面,需要在接收機技術方面有所突破,這已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持,正在努力攻關,希望在幾年內有所突破。

單口徑望遠鏡在分辨能力上有局限性,所以陣列望遠鏡的推進,可能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我們需要找一個性價比極高、又具備優良性能的陣列方案。預計2023年或者2024年會啟動先導陣列的一些試驗,驗證先導陣列方案的可行性,包括做一些技術儲備,成像能力、綜合口徑成像測試等等。

中新社記者:FAST面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處境,國際天文設備建設也在“你爭我趕”的進展中,這也涉及到國際交流與合作。請介紹一下“中國天眼”在國際交流合作方面的進展。下一步又是如何打算的?

姜鵬:天文學現在進入了多波段多信使的階段。往往一個重大的科學發現,需要不同的望遠鏡,甚至不同的波段、不同的信使,有可能是引力波、有可能是電磁波對它進行觀測,才可能得到全面的分析結果。FAST的一些成果和重大突破,也需要國外的陣列望遠鏡做一些配合,甚至光學望遠鏡做一些後隨的觀測。

2021年起,“中國天眼”就對國際開放,每年大概有10%的觀測時間是支持國外同行們利用FAST開展科學研究。希望能汲取國外科研工作者同行的智慧,讓FAST發揮更大的效能,讓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更深一層。我們也要保持著競爭意識,進一步提升FAST的性能,保持它在國際同類設備中的核心競爭力。(完)

作者張偉袁超蒲文思簡賢楠

 

國際日報緊密合作夥伴中新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