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财委会议到国常会,中国经济的四个“更加清晰”


资料图:宁波港口一景。沈颖俊 摄

“五一”假期的前一天,中央政治局刚刚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5月5日,小长假后的第二个工作日,两场聚焦经济工作的重要会议又在同日召开。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5月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新闻通稿,释放出诸多明确的重要信号,其中产业政策着墨颇多。

中国经济今年开局企稳回升、复苏有力,这种优于预期的表现不仅体现在一季度的统计数据中,还直观展示在“五一”假期的人潮汹涌,以及各种“人间烟火”名场面的回归。

如何将良好开局的“形”,转化长期向好的“势”,从同日召开的中财委会议和国常会,可以观察到中国经济发展四个更加清晰的信号。

首先,关系定位更加清晰。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能不能引领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今年3月,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指出,本届政府的工作就是要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要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5日召开的中财委会议强调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和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作用。会议聚焦两大关键词,一是产业,二是人口。两者都是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战略议题。

針對產業政策,中財委會議強調,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那麼當前發展實體經濟的重點是什麼?毋容置疑,當屬先進製造業。同日召開的國常會審議通過關於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集群的意見,對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作出具體部署。

同日舉行的這兩場會議,一重謀劃部署,一重貫徹執行,中國經濟治理的決策系統分工更加明晰,協同更加高效。

其次,發展方向更加清晰。

中財委會議和國常會都提到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這是關係中國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的宏大工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建立起行業齊全、配套完善的產業體系。進入新時代,面對新形勢,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概念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任務。

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內涵是什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目標有哪些?中財委會議提出,要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貫徹層面,國常會提出要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促進技術創新和轉化應用,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壯大優質企業群體,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產業體係是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現代化產業體係是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決策層已勾勒出中國產業體系現代化升級的清晰目標。

第三,主要路徑更加清晰。

開局之年,把舵定向是成事之基,路徑導航是成功之要。

針對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構,中財委會議提出了“五個堅持”和與之相應的“五個誤區”,即堅持以實體經濟為重,防止脫實向虛;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不能貪大求洋;堅持三次產業融合發展,避免割裂對立;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堅持開放合作,不能閉門造車。

落實到發展先進製造業集群,國常會提出,堅持全國一盤棋,引導各地發揮比較優勢,在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從“五個堅持”和“五個誤區”,到“有所為、有所不為”,這都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原則和方法論,既有的放矢,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亦著眼全局,為應對未來的風險挑戰做好準備。

第四,戰略支撐更加清晰。

有方向的擘畫,有方法的校準,還要有方針的支持。從同日召開的兩場會議上,還可觀察未來中國產業政策體系的四梁八柱與施工指南。

中財委會議提出要完善新發展階段的產業政策,把維護產業安全作為重中之重,強化戰略性領域頂層設計,增強產業政策協同性;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戰略性資源支撐,從制度上落實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要更加重視藏糧於技,突破耕地等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的限制;要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把擴大內需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加強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要大力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倍加珍惜愛護優秀企業家,大力培養大國工匠。在體制機制層面,國常會提出,要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著力營造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

維護產業安全、推動科技創新、重視藏糧於技、加強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這些都是統籌國情與世情、發展與安全、優勢與短板、當下與長遠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安排。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讓“兩隻手”相得益彰、協同共進,則是保障產業政策高效落地的必然要求。

國際日報緊密合作夥伴中新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