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不走“强刺激”老路 中国稳投资成效初显
作为长期以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今年以来投资一项似乎动力不足。尤其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逐月回落,一度创下历史新低。
对此中国有关部门相继出台多项稳投资措施,其成效已初步显现。最新数据显示,1至10月份,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年内首现回升。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打算重回靠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老路?
首先,需要肯定投资企稳对经济的正面作用。有投入才有产出,有产出才能支撑消费,关键是看投资是否是有效投资和高质量,高质量的投资既拉动当期经济增长,也形成对未来的供给。
在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看来,投资稳经济的作用目前已有所显现。他认为,从10月数据走向看中国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但此前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下滑过快,导致市场对经济增速下滑幅度的担忧,在最新数据公布后将有所缓解。
与此同时,也要警惕对投资的过度依赖。过于频繁的投资行为可能带来产能过剩、高杠杆、高债务等风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道而驰。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稳投资并非“大水漫灌”。翻看近期稳投资相关政策措施可以发现,其总体围绕补短板和强弱项展开,尤其着眼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将聚焦精准补短板,不断提高投资效益,确保有限资金投向关键领域。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高级统计师王宝滨指出,针对今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逐月回落的运行态势,下半年官方出台了多项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聚焦补短板,重点投向脱贫攻坚、铁路、公路及水运、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和社会民生等九大领域。
此外,投资结构的变化亦反映出投资质量提升。1至10月份,制造业中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5%,增速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5.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6.1%,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7个百分点。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已成为助推制造业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
朱启兵分析说,对当前中国经济而言,中期最重要的目标是转型升级,因此在短期防风险的基础上,政策将朝向转型升级方面加快出台。从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看,实现转型升级最重要的还是提高有效投资和投资的质量。
扩大有效投资不能单靠政府部门,还需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活力。今年来,中国有关部门出台多项减税降费措施,如下调增值税率、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等,有效降低了企业负担;央行先后四次降准,增加了资金供应。
随着多项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政策的逐步落实,今年以来中国民间投资始终保持良好增长态势。1至10月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8%,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3.1个百分点。
京东金融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对记者表示,在政策面回暖背景下,中国应进一步采取措施提振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一方面,要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将短期“输血”和长效机制统筹考虑;同时财政政策要与货币政策做好配合,发挥更大作用。(完)
(来源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