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假期
深海“探宝”火了!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等候入馆的观众大排长队
仅10月2日
入馆人数超过万人次
远超平时接待人数

头戴VR眼镜
便可身临其境
直达深海沉船遗址考古现场
俯下身子便可“捞取”
水下珍贵瓷器近距离观赏
独特的深海考古体验
让观众直呼过瘾

这样独特的体验
源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推出的
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
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
古老的沉船藏着多少秘密?
沉睡500多年的“深蓝宝藏”
会给大众带来怎样的震撼?

展览有啥看点?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
是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3年至2024年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联合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组织实施三个阶段水下考古调查
共提取出水文物928件(套)
这些出水文物
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
历史见证

此次展览
是南海海域深海考古调查成果的
国内首个专题展
共展出两处沉船遗址出水文物408件(套)
还有故宫博物院等借展文物34件(套)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介绍
展品有四个特征:
数量巨大、品类丰富
档次很高、填补空白

哪些文物不能错过?
13件(套)珐华彩瓷器精品亮相
最瞩目的展品是珐华彩瓷器
共有13件(套)精品展出
一号沉船出水的珐华彩瓷器
是首次在沉船中被发现
证明明代中期景德镇珐华彩瓷器外销
目前
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珐华器
多为传世品
考古发现的珐华彩瓷器十分罕见
一号沉船上的珐华彩瓷器
常见梅瓶和大口罐
部分珐华器纹饰、造型工艺
此前从未发现
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是重大发现

展出的珐华贴金镂空孔雀牡丹纹大罐
独此一件
其体形硕大、装饰精美且工艺独特
尤其是其镂空和贴金工艺令人惊叹
为国内首次发现
推测属于海外高级订制瓷
堪称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的
镇馆之宝之一

它的存在揭开南海沉船的身份之谜
展览中还有一件重磅展品
“丙寅年造”款红绿彩婴戏纹碗
其碗内底部绘有红绿彩绘仙人醉酒图
外腹部有红绿彩绘婴戏纹
碗外底写着“丙寅年造”
为解开沉船年代谜团提供关键线索

红绿彩碗的发现
证实一号沉船属于明代正德时期
根据出水文物来看
一号沉船处于
明代中期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
二号沉船处于
明代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
这次考古发现充分证明
我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
再现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

这些文物见证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辛礼学介绍
中国瓷器纹样不仅题材丰富
大多蕴含一定引申意
所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此次展品中有不少莱菔纹样
因谐音“来福”
古人以此寄托一种吉祥的寓意
但也并非所有瓷器的造型、纹饰
都是中国文化元素
部分展品的纹饰、造型较为少见
可能是受到外来地区因素的影响

此次展出的
“珐华绿釉狮子花卉纹大罐”
有狮子纹饰
辛礼学介绍
狮子纹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后
逐渐与中国文化融合
形成了独特的“狮文化”祥瑞
被广泛应用于瓷器装饰
此外,还有“青花缠枝莲纹军持”
“军持”是隋唐时期从印度传来的金属器
中国通过瓷器烧造技术
把它烧造成军持瓷器
因使用其装载酒或水不易受腐蚀

明代中期军持瓷器
在东南亚、南亚地区很受欢迎
一些瓷器的造型
如象形执壶、螺形执壶等
反映出阿拉伯地区金银器的特征

古人烧制瓷器
会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
做出不同的改变
反映中外文明交流密切且彼此相互影响
此次展览还有许多展品为首次发现
均值得关注
文气十足的白釉方形三层盖盒
这种瓷砚三件套组合样式非常罕见
设计构思奇妙
展现了古人的创造力和审美趣味

白釉双耳贴金麒麟纹鼎式三足炉
双耳贴金
一面是麒麟纹,另一面是梵文
目前仅此一件
以上这些精美瓷器
均出自一号沉船遗址
二号沉船遗址的看点文物则是
乌木

二号沉船载有大量来自国外的乌木
这些乌木在海底浸泡500多年
依旧密实黑亮
这些乌木的发现
填补了我国关于海上丝绸之路
从国外进口回航的历史记录的空白
为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向流动
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国庆假期
不妨去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逛一逛
开启一次沉浸式深海“探宝”之旅
在探索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在深海中找寻历史的足迹与古人共话
走进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与古沉船出水文物来一场邂逅
这些精品展品一定不能错过!

最后别忘了!
通过深海文物特色文创
还可以把“深蓝宝藏”带回家~
文字:符宇群
图片:骆云飞 符宇群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