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广东】 跑好历史接力棒 奔向现代化新广东 ——写在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

跑好历史接力棒 奔向现代化新广东

——写在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

风起南粤,潮起珠江。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承担着重发展农业、轻工业和出口创汇的重任;到改革开放先行一步,争当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实现大发展大跃升;再到新时代新征程,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经济总量连续35年领跑全国,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居首,全面超越亚洲“四小龙”……绚烂精彩的历史蝶变,让广东成为新中国发展奇迹的精彩华章、生动缩影;广东以无可争辩的发展成就,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全省上下正以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闯劲干劲拼劲把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深入,奋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

穿越历史烟云,回望广东75年筚路蓝缕、沧桑巨变的奋进历程,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蝶变轨迹清晰可见,不断前进、向上突围的经验规律格外澄明。

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引领广东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劈波斩浪、勇毅前行——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鼓励支持广东当好改革“试验田”,推动实现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党中央接连赋予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等重大机遇,部署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等重大平台,以及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广州期货交易所、华南国家植物园、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等重大项目,为广东现代化建设注入更强劲的动能、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南方+记者 朱洪波 摄

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接续奋斗、艰辛探索,推动广东各项事业与时俱进、向纵深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东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恢复经济社会稳定,胜利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拉开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序幕,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特别是积极承办广交会,使广东成为新中国冲破西方经济封锁与政治孤立、打开通向世界大门、与各国平等互利互通贸易的时代窗口。

改革开放之初,以习仲勋同志为代表的广东改革开放先行者、开创者向中央争取“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带领广东“先走一步”,率先创办经济特区,实行国有企业超计划利润提成奖、财政“包干制”改革、价格闯关等一系列首创之举,以“敢为天下先”的历史担当“杀出一条血路”,形成了“孔雀东南飞”“发财到广东”的动人场景,有力推动全省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飞跃。

一代代建设者奋斗者的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凝聚成亿万群众的伟大创造,让南粤大地旧貌换新颜——

从破土动工建设超百米高混凝土大坝——新丰江水库大坝,一举建成当时华南地区最大的水库;到开凿雷州青年运河、造就省内最大“人造海”,兴建长岗坡渡槽、架起“人工天河”,一改雷州半岛干旱苦难历史、罗定“十年九旱”困局;再到建设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为代表覆盖全省的水资源骨干网络……紧紧依靠群众投资投劳兴修水利,广东加快实现从旱涝不均、小水大灾到水润万家、江河安澜的历史变迁。

从开展岳山造林大会战、创造将贫瘠荒山变成万亩林海的绿色奇迹;到全省全域推开“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一跃成为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再到新时代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牵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奋力绘就岭南山川城乡绿美实景图……广泛发动群众投身全民绿化火热实践,助力广东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克服亚洲金融危机、抗击“非典”斗争、防控新冠疫情、抵御“百年一遇”洪水、迎战超强台风……面对发展中积累的难题和突如其来的风险挑战,广东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汇聚成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磅礴伟力,在战风斗雨中克难前行,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二)

追寻发展足迹,纵观广东75年从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省跃升为第一经济大省的惊人巨变,不难发现,在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背后,凝结着这片改革热土、发展热土到处蓬蓬勃勃的创新与创造,涌动着升腾着亿万广东儿女的梦想与希望,使之成为民族复兴、强国建设进程的生动注脚。

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实现历史性跨越——

1949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GDP)仅为20亿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1988年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1989年跃居全国首位,并保持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在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特别是近5年来,经济总量更是连跨数个台阶,从10万亿元跃升至超13万亿元。

按不变价计算,广东2023年GDP是1949年的743倍,年均增长9.3%;2023年,广东人均GDP达10698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52万美元,进入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行列。

产业筋骨日益强健,挺起现代化脊梁——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经济以农业为主体,此后广东开始结合自身优势,逐渐加强特色工业发展,陆续兴建茂名石油工业公司、广州化工厂、湛江化工厂、韶关钢铁厂、广州钢铁厂等大批骨干企业,逐步奠定了重工业基础。

改革开放后,以“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为代表的“广东制造”开始在国内打响名号,工业化进程全面提速,现代化工业体系逐步建立。如今,以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为代表的“广东智造”行销全球。

2023年,广东工业增加值达4.87万亿元,是1952年的3469倍,年均增长12.2%,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华为、腾讯、美的、格力、比亚迪等一大批创新企业强势崛起,一个颇具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两个文明”比翼齐飞,交出更优异答卷——

海陆间腾起的重大工程,深刻改变了广东的地理格局:伶仃洋、珠江口,当新中国初立之时,这里还是舟楫过海、摆渡过江;直到1997年,珠江口首座跨江大桥,也是中国第一座自主建设的大跨度悬索桥虎门大桥建成通车,此后数十年成为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唯一交通命脉;进入新时代,随着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超级工程”南沙大桥、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接连落成,由南向北纵列排布的跨江通道网络,有如“穿针引线”般加速缝合珠江口A字形缺口,历史性地拉近了东西两岸时空距离,也打开了珠江口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深中通道。

推陈出新的艺术创作,极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世界:壮丽雄阔的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尽显新中国勃勃生机,第一部以“个体户”为主角的电影《雅马哈鱼档》风靡全国……一件件讴歌时代、承载历史、书写人民的文艺精品如百花齐放,构筑起文英荟萃、活力迸发的“岭南文化新高地”。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日子越过越红火——

实现“县县通高速”“市市通高铁”,逾2万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集中供水,养老、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1岁提高至2020年的79.3岁……从求生存到谋幸福,人民生活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

新中国成立伊始,广东人口近八成是文盲,1979年只有普通高校26所,在校大学生只有3.79万人;2023年,广东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为97.25%、63.1%,人的全面发展得到空前提升。

(三)

探究表象根源,解码广东75年迎难而上、大步向前的奋斗实践,广大干部群众身上有那么一股子精气神,根植基因里、融入血脉中,成为砥砺奋进、开拓进取最深沉最持久的强大力量。

这股子精气神里,敢闯敢试是实践淬炼的时代标识——

“向前走,莫回头。”这是招商局集团原常务副董事长、原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袁庚的口头禅。1979年,他创办培育了我国第一个外向型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从此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口号。

乡镇企业改组上市的先行者何享健、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者禹国刚、创立民营高科技企业的领跑者任正非……勇立潮头的广东涌现一批改革闯将、探路先锋,让“春天的故事”在南粤大地接续唱响。

这股子精气神里,向上向善是永恒不变的鲜亮底色——

1958年,为挽救国家财产,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女工向秀丽用身体挡住燃烧的酒精,避免大爆炸发生,英勇壮烈牺牲。但她却在人民心中永生,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永励后人,60多年来,广州命名秀丽楼、秀丽街,建立向秀丽·雷锋志愿服务队……光辉榜样的精神在后继有人的接力中发扬光大。

“布衣院士”卢永根为贫困学生和优秀教师捐赠毕生积蓄,护士叶欣临危受命牺牲在抗击“非典”战场,好人丛飞11年资助183名贫困儿童,“托举哥”周冲徒手爬楼救女童……

这股子精气神里,刚健朴实是持久涵养的鲜明品格——

1959年,来自中山的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成为新中国体育界第一位世界冠军,开启了中国体育的新篇章,发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响亮口号;65年岁月流转,来自湛江的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在巴黎奥运会蝉联跳水女子十米台冠军,赛后受访时真情流露:“我不是天才少女,一遍一遍地去练,这期间有自己的辛苦、泪水,也有开心的时候。”

“实业是一种积累,要耐得住寂寞,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唯有发展实业,才能撑起中国经济的脊梁。”40多年间,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始终坚守实业报国梦,带领企业从一家“小作坊”发展成为千亿级全球化企业。

这股子精气神里,艰苦奋斗是历久弥坚的意志品质——

“研制核潜艇将成为我一辈子的事业。搞不出来,我死不瞑目!”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不畏凶险,带领设计人员攻克一个个难关,用无怨无悔的毕生奋斗,献身于艰苦卓绝的潜艇研制事业。

上世纪60年代,上万名建设者来到东深供水工程施工现场,一锹一筐、肩挑背扛,开山劈岭、修堤筑坝,在短短一年内建成了全长83公里的宏大供水工程,极大缓解了香港的用水困难。此后50余年,3万多名工程勘探、设计、施工人员和运行维护人员克服地质环境复杂多变的不利影响,倾情倾力参与工程建设运行,精心守护这条香港供水生命线。

举重运动员陈镜开在汗水中“泡”出世界纪录、海军战斗英雄麦贤得以钢铁意志开展对敌斗争、优秀农民工代表胡小燕通过勤练本领从基层工人成长为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每个人都用敢打敢拼的精神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于挫折中不断奋起、在荆棘中开辟道路。

东深供水工程金湖纪念园主题雕像。

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站在一代代人为之奋斗奉献的岭南大地上,建设现代化新广东的征途就在脚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扬自信自强的精神,展现日新月异的创造,用实干业绩再创新奇迹、续写新辉煌,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在万马奔腾中一马当先、步步领先。(南方+ 姚瑶 刘艳辉 黄应来 龚春辉 骆骁骅 祁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