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尼关系在后西方区域主义框架下的探讨:天下观与“一带一路”倡议

印尼学者:赖剑文博士

(Harryanto Aryodiguno, Ph.D)

 

2024年11月,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标志着两国双边关系进入到新的阶段。普拉博沃总统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进行了会谈。这次访问凸显了两国在区域和国际合作中的战略伙伴关系,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群体中的地位。
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来看,这次访问对于分析后西方区域主义和中国“天下”概念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印尼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如何体现这一新的包容性区域主义模式。
11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欢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图源:印尼总统府网站

一、后西方区域主义与中印尼关系
后西方区域主义的概念为传统的西方主导区域主义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在这一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BRI)”成为中国与亚洲、非洲、欧洲国家建立广泛合作网络的重要平台。印尼作为东南亚的关键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显示出中国在构建更加灵活和互利的区域主义模式方面的努力。
普拉博沃此次访华强调了双边在经济、健康和教育等领域的合作重要性。习近平明确表示支持普拉博沃政府,认为在其领导下,印尼将继续走自主发展的道路。这种表态反映了“天下”理念,即国家之间的关系应基于相互尊重与和谐合作,而非单方面的主导权。
二、天下:德与威的平衡
“天下”概念源自儒家思想,强调“德(道德领导力)”的重要性。在中印尼关系中,习近平对普拉博沃政府的支持表明,中国在实践这一原则。同时,“威(物质力量)”也是“天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一带一路”,中国利用其物质力量支持伙伴国的发展。在印尼,这种支持体现在基础设施项目上,体现了“礼物赠与”(gift-giving)的双边互惠关系。
因此,中印尼关系不仅是交易性的,更是试图建立深层次外交亲密关系的实践。这符合儒家强调的国家间应基于相互理解和合作的理念。
11月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印尼总统府网站

三、包容性区域主义:挑战西方主导
“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其创建更加包容的全球秩序的努力。习近平强调,“一带一路”不是地缘政治或军事联盟,而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这一点与传统西方区域主义的排他性形成鲜明对比。
在此框架下,印尼和中国被视为建立无边界区域主义的战略伙伴。普拉博沃在访问中指出,两国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拥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作为“全球南方”国家的核心成员。这进一步突显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互助合作。
四、后西方区域主义的挑战与批评
尽管后西方区域主义提供了很多可能性,但它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批评。其中最主要的批评是“中国霸权”的潜在风险。有批评者认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扩大其影响力,试图在伙伴国中建立依赖关系。
在印尼,这种担忧表现为对中国资助项目透明度和可持续性的质疑。也有人担心对中国投资的依赖可能会削弱印尼在战略决策中的自主权。然而,从“天下”的视角来看,这种关系可以被视为构建互利合作网络的努力。
11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在北京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印尼总统府网站

五、中印尼关系的未来:民族主义与天下
在分析中印尼关系时,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平衡民族主义与“天下”原则。民族主义倾向于强调国家利益和主权,而“天下”则强调和谐与包容的关系。这两种方法在实践中往往存在冲突。
在普拉博沃的领导下,印尼面临确保与中国合作符合国家利益的挑战。同时,中国努力推广其后西方区域主义愿景,同时避免被视为霸权力量。如何平衡这两种方法将成为未来双边关系的关键因素。
六、全球影响与结论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印尼关系对全球秩序有着深远影响。这表明中国正努力创建一种更具包容性和灵活性的区域主义模式,以挑战西方主导的传统模式。然而,这一模式的成功取决于两国应对批评和挑战的能力。
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来看,这种关系为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表明,诸如“天下”这样的替代方法如何为多极化世界中的国际关系动态提供新视角。
最后,通过“一带一路”,中印尼关系展示了后西方区域主义不仅是理论,而且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实践。通过理解和整合这些原则,两国可以在构建更公平和包容的全球秩序中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