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日报广州讯 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蚕桑行业正迎来重大变革!12月5日,记者在广州南沙举行的“蚕丝蛋白资源开发利用研讨会暨蚕窝产业集群成立仪式”上获悉,中国科学家已成功从蚕茧壳中分离出大分子丝胶蛋白、丝素短纤维和小分子蚕丝胶蛋白液。这三种原料深加工后,可广泛应用于新材料、功能性食品、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多个战略性新兴领域,有望形成万级亿产业集群。当日宣布全面开发蚕桑产业的“蚕窝产业集群”正式揭牌并落户南沙。
科技赋能蚕桑业,综合效益提升10倍
会议指出,中国丝绸曾流通全球,造就了横跨亚非欧,辉煌数千年的“丝绸之路”。随着时代变迁,中国丝绸不再风靡全世界,蚕桑养殖业也逐渐低迷。我国目前蚕茧年总产量约72万吨,其中大部分用于生产丝绸产品。据中国丝绸协会统计,今年1-8月,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总额仅为9.38亿美元,且呈下降趋势。但将高科技注入蚕桑产业后,产业发展潜力开始被重新激活,旧动能向新动能成功转换。
据中科国思生命与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中科国思生物科技研究(有限公司)技术总顾问、蚕窝产品发明人邵辉介绍,运用新科技从蚕茧壳中分离出的大分子丝胶蛋白可以开发出高端食品——蚕窝。目前已在贵州实现量产,年产值有望在三至五年内达到1000亿元。另外,蚕茧中的丝素短纤维和小分子蚕丝胶蛋白液能应用于新材料、医美与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总年产值预计能达到7000多亿元。科技赋能古老的桑蚕行业,综合效益能增加10倍以上。通过持续科技创新,未来可以开辟出一个万亿级的产业新蓝海。
据悉,蚕茧自主知识产权储备工作已经完成。中科国思公司研制出“蚕窝”产品在2022年12月通过了贵州省卫健委的食品标准备案,并在贵州安顺实现量产,产品通过了国家食品安全检测和SGS国际食品标准检测,蚕窝制造工艺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这意味着以蚕窝为代表的新一代桑蚕产品,实现了蚕茧从穿到吃的革命性升级。
产业集群落户南沙,产品将销往全世界
当日会上,由国家桑蚕丝绸科研机构、丝绸品牌企业、桑蚕主产地区代表、商村会及企业代表等组成的“蚕窝产业集群”正式揭牌成立,并宣布落户南沙。国内桑蚕主产区石泉县、富平高新区、宁南县、高县、魏县、祥云县、沭阳县的政府部门及企业代表与产业集群签订了协作协议。港澳地区和马来西亚的产品代理商也出席了揭牌仪式。
南沙区副区长马洁红表示“南沙地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农业资源丰富,全区农业总面积35.5万亩,有省级农业产业园4个,获批建设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南沙区非常欢迎蚕窝集群落户南沙,南沙将当好东道主,提供贴心的服务,让小蚕窝推动大产业,促进中国蚕桑产业开发利用和国际合作,为新时期的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南沙力量。”
集群主席朱保成表示,创立蚕窝产业集群,不但能提升我国传统桑蚕产业的经济价值,还有助于我国桑蚕文化与产品“走出去”,围绕蚕窝这个核心产品,依托南沙发达的港口销售到全球,重振丝绸之路的中国荣光。(通讯员 楚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