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活力迸发
——从广东看二〇二四中国经济热词
1月2日,《人民日报》发布了一组2024中国经济热词。新质生产力、民营经济促进法、一揽子增量政策、“两重”、“两新”、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这组中国经济热词,同样是广东经济发展的折射与写照,也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南方日报记者就此深入采访了有关专家和行业人士,探寻广东改革发展密码。
热词1
新质生产力
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新”广东加速发展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发展模式、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应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由之路。
回望2024年,广东聚力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不断畅通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一个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新”广东正加速走来。
向塔尖进军,华为麒麟高端芯片实现自主规模应用,体外膜肺氧合系统、高端核磁共振设备、高端手术机器人等打破国外垄断;向空天探索,“广东造”火箭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大疆无人机畅销全球;向深海挺进,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建成入列,冷泉生态系统、深海科考中心加快建设……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需要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和基础研究平台等多方的协力加持,广东为各类新技术、新业态的研究提供最好的“测试场”。
以大湾区国创中心为主平台,广东正搭建集“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科创枢纽,核心总部4个直属创新平台已引进、集聚创新团队超600人,4家省内分中心聚焦区域产业需求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不仅有科技出新,更有产业“出题”。一大批科技领军企业如中流砥柱,引领核心软件攻关等重大科技工程:华为鸿蒙等国产软硬件形成自主生态并规模化装机应用,比亚迪以刀片电池等核心技术突破,连续两年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围绕全过程生态链发力,广东将力争经过5年左右,实现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涌现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3%左右,初步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热词2
民营经济促进法
吃下“定心丸” 壮大“生力军”
2024年12月21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该法将填补我国民营经济领域专门立法的空白,既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又注重加强规范引导,力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在民营经济大省广东,广大民营企业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904.88万户,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37.87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48%。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正激活市场经济“一池春水”。一方面,民营企业已然成为广东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共有50家粤企上榜,华为、腾讯、比亚迪位列前十。
过去一年,广东不断提升登记注册便利化水平,稳妥实施新《公司法》,支持引导民营企业依法调整注册资本,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打造“粤星火”个体工商户发展服务品牌,惠及59万个体工商户,推进分型分类精准帮扶。
民营经济发展大有作为,未来还大有可为。眼下,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各类经营主体发展面临新情况新挑战,不断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至关重要。按下“加速键”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将让广东民营经济主体更有信心逐梦市场。
热词3
一揽子增量政策
政策效应释放 助力广东“大展拳脚”
去年9月以来,备受期待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密集“亮相”,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注入了充沛动能,被不少经济学家、企业家称为政策“及时雨”。
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全力抓好2025年一季度经济工作,加快落实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深挖消费、投资、外贸新增长点,努力实现“开门红”。
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截至2023年,广东GDP已连续35年全国第一,常住人口连续18年蝉联全国第一。此外,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广东每年城镇新增就业超百万人,是当之无愧的就业大省,为稳住全国就业“大船”发挥了关键的“压舱石”作用。
记者从广东省财政厅了解到,2024年,广东充分利用专项债券资金支持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重点支持白云机场三期、粤东城际铁路、广湛高铁等工程,安排超80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作为重大项目的资本金,有力、有效拉动投资。
热词4
“两重”“两新”
全方位扩内需 广东以实招创实绩
过去一年,“两重”“两新”成为经济领域热词,也成为各地扩大内需、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制造大省、消费大省,广东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均优势突出、市场广阔,推动“两重”“两新”工作,不仅可以拉动当前投资和消费,更为长期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成效如何?数据给出答案:“两重”方面,2024年广东省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8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1—11月,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500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105%。“两新”领域,去年1至11月,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万亿元,约占全国社零的10%,继续领跑全国;全省工业设备更新投资同比增长19.8%,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2%,已连续2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首位,明确提出要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
对广东而言,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2025年继续加力实施“两重”“两新”政策,推动更多广东创新技术、优质产品、先进设备对接服务全国市场,仍将前景无限、大有可为。
热词5
人工智能+
“加速”又“加成” 赋能千行百业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重塑着千行百业。在广东,“人工智能+”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变成了像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出无限可能。
“人工智能+”的概念中,“+”既是“加速”,也是“加成”——不仅能效率更高地作用于其他领域,更侧重的是人工智能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发挥乘数效应。
目前,广东已创建广州、深圳两个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是唯一同时拥有两个先导区的省份。广东已发布64个大模型,大模型数量居全国第二。截至2024年10月31日,广东地区人工智能组织机构以近28万户的规模领跑全国,占据全国总量的14.7%。
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全流程全场景,不断提升感知、认知和决策等多种能力,工厂就像有了“智慧大脑”。比如,服装设计领域可将设计排版时间从1天缩短到几分钟,1分钟内将设计图转化为成品效果图;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比传统人工生产效率提升30%,零部件制造成本下降40%;利用仓库机器人建设无人仓库,仓库容量增加2—4倍,工作效率提升50%。
热词6
低空经济
走过“元年” 蓄势待发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发力下,过去这一年,低空经济迅猛崛起。打“飞的”上班、无人机送外卖、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飞上城市天空……这些场景从科幻照进现实,低空经济逐渐成长为新经济增长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加速布局低空经济,广东各地蓄势“起飞”。
一架架无人机腾空而起,精准地附着在大厦的外墙上进行外墙清洁演示,彰显无人机在城市建设与维护中的巨大潜力。这是去年12月30日,深圳罗湖区低空经济产业园揭牌现场的场景。
在低空经济领域,广东已培育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广州、深圳、珠海等地集聚了全国30%以上低空经济企业,汇集了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大疆创新、丰翼科技等全国头部企业,并创下多个全国第一。其中,在无人机系统制造领域,广东相关企业数达2831家,在通用航空器与eVTOL制造方面,拥有企业数均排全国第一。
广东1000米以下的天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繁忙。一幅关于未来发展的图景,正徐徐展开。(南方日报记者 昌道励 宾红霞 黄叙浩 李凤祥 许宁宁 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