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勇 | 由传统看未来——我的人工智能绘画的心路历程

201906.jpg

由传统看未来

——我的人工智能绘画的心路历程

舒勇

艺术是我内心里的浩瀚宇宙,各种各样的创作方式就是我内心宇宙里闪烁着各种亮光的星星,它们发出耀眼而独特的光芒。我作为一名把艺术当作生命的创作者,踏上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与传统绘画创作的融合之旅是我必须经历的旅程,希望以此来观测AI创作和传统艺术碰撞融合后散发的光芒。这些光芒让我真切体验到从兴奋到困惑、再到释然与领悟的心路历程,每一次的转折都如同一次灵魂的洗礼,让我对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舒勇《金色新征程》系列油画

AI幻觉激发高效与惊喜的碰撞

对于科学技术的关注以及把它应用在艺术创作领域,是我一直在坚持做的工作。于是运用AI来进行艺术创作和探索,成为我这些年的重要工作,不同的AI发展阶段,我都有相应的作品诞生。这几年随着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AI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进入了新阶段。于是我踏上了一个新的创作征程——每天利用生成式AI创作一幅作品,同时坚持每天用传统绘画方式与AI进行对比创作。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实验:一是需要彻底抛弃传统的画笔和经验,转而依靠数据和算法来激发我的艺术灵感;二是需要依赖画笔与传统经验来展开创作,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创作方式与维度。

截至目前,经过六百多天的坚持,我触摸到了生成式AI发展的逻辑。它的确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摒弃传统工具与经验的全新创作阶段。实际上AI艺术创作与传统绘画对比的艺术创作行为,成为了深度的文化思考与知识探索的一个具体路径。这六百多天的创作对比就是我不断对AI与传统文化艺术发问的漫长过程,通过发问我逐渐发现,越是原始的人性、直觉的本能、粗犷的技术,越是AI目前无法替代的;越是不能形成经验、没有规律、没有系统、没有风格、没有共识、没有标准的东西,越是AI所无法替代的。因为生成式AI是基于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算法运算的,它需要经验、规律、共识、风格、标准等一切可量化的东西。这也给予我启迪,在人类的传统世界里,经验、共识、标准这些都是社会治理、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与宝贵的东西。然而在未来,或许没有经验的经验、没有理性的理性、没有程式的程式、没有规律的规律、没有系统的系统、没有风格的风格、没有模型的模型、没有数据的数据、没有集成的集成,没有的没有……将是未来AI时代下,人类应对由AI而产生的各种危机、呈现自身价值的另一种重要的方式。挑战AI不断形成的经验、规则和逻辑,将成为人类未来的主要工作与生活方式,或者说这是人类保全自身的最有效的方法,最终有温度的、感性的、不确切的、偶发的东西将成为人类最有价值和最美妙的东西。

在不断的发问过程中,我经常在思考,为什么生成式AI创作的作品总是像一个魔幻世界、超现实主义世界,与你的经验形成错位。经过研究,我发现其实是因为AI幻觉的存在。所谓AI幻觉,指的是AI系统生成的内容与真实数据不符或偏离用户指令的现象,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事实幻觉和忠诚度幻觉。例如,AI在回答“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哪座”时,可能会错误地指出是北京房山,而不是珠穆朗玛峰,这是典型的事实幻觉。AI在执行任务时可能会偏离用户的指令,例如,在解释成语“龙飞凤舞”时,可能会提供舞蹈教学视频,而不是文字解释,这属于忠诚度幻觉。AI幻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数据的局限性,我们训练数据的不完整或偏见可能导致AI生成错误信息。另外,模型的缺陷、AI模型的算法和架构可能导致其对上下文和逻辑的理解不足。

如果从艺术创作方面来看,AI幻觉对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AI幻觉实际上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它允许AI模型在某种程度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这种创造力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创新和发展。首先,AI幻觉促进了创造性工作的多样化。通过生成与现实不完全一致的内容,AI能够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激发人类对问题的重新思考和探索。这种多样化有助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推动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的形成。其次,AI幻觉在特定领域展现了巨大的潜力。例如,在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中,AI可以通过幻觉产生前所未有的创意,为艺术家和科学家提供灵感和新的研究方向。这种能力在探索未知领域时尤为重要,可以帮助人类突破现有的知识框架,发现新的科学原理和艺术表现形式。

或许正是由于AI幻觉的存在,让我非常直观地体验到AI的创作过程就是一场高效与惊喜的碰撞。它基于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算法运算,能够迅速地将人类的各种经验与成果转化为艺术图像。每当我在屏幕上点击生成按钮,一幅幅超乎想象的艺术作品便在我眼前展现开来。它们或真实或立体或震撼,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个艺术的奇幻世界。这种创作方式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我像是拥有了一个“上帝”般的视角,能够随意地创造出各种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每一次的生成,都像打开了一个想象的新维度,让我对艺术的边界和可能性有了更加广阔的认知。

然而,随着创作的深入,我也开始逐渐意识到AI创作的局限性。尽管它能够快速地生成高质量的艺术图像,但那些作品往往缺乏灵魂和深度。它们像是被精心雕琢的工艺品,虽然精致却缺乏生命力。我开始重新思考那种通过画笔与宣纸亲密接触、通过墨色和肌理传达情感的传统绘画方式对于我们的价值。

传统绘画是抵御精神荒漠和文化衰落的坚固堡垒

当AI创作成为我的日常、传统绘画创作变成我的异常时,我开始放大传统绘画对自己的意义。我决定通过致敬传统创作的方式来重新认识冰冷的数据和算法,于是下定决心,开启巨幅山水画的创作,把每一天的主要创作时间与精力重新放到架上绘画上。这让我很快就意识到,在当今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人们往往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文化冲击,只要我们真正触摸到传统绘画的价值,就会发现传统绘画是抵御精神荒漠和文化衰落的坚固堡垒。它让我们能够以一种更加深入和细腻的方式去感受和体验世界。通过画笔和宣纸的亲密接触,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自然和人文的魅力。这种深入和细腻的感受方式,让我们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美好和感动,从而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和幸福感。同时,传统绘画也让我们能够保持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各种文化交流和融合成为了一种趋势。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绘画的技法和理念,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传统和特色,从而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

舒勇巨幅山水画《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

选择创作巨幅山水画,是因为我相信巨幅山水画创作能够让我更加自信自由地去创作。然而事与愿违,其实六百多天前,也就是我开启用生成式AI创作第一幅作品的行动时,我就展开了巨幅山水画的创作。当时的初衷是想通过传统山水画的巨幅尺寸与电脑屏幕尺寸形成强烈对比,来直观、简单地区分两种创作模式。现在看来,这个方法是有效的。它让我很快就充分意识到,生成式AI是彻底抛弃画笔与传统经验的一种方式。如果要通过生成式AI创作出令自己满意的好作品,就需要有广博的知识架构、跨界的学识积累、多元的经验储备、深厚的艺术史底蕴,以及对各种艺术风格的充分了解,同时还需要对各种词汇有着丰富的联想。这考验着创作者对语言和信息的整合与编码能力,考验着创作者对科学与技术的敏感,挑战着创作者的思想穿透力,它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

而创作巨幅山水画是需要拿起画笔,充分依赖传统经验与技法的方式。需要依赖直觉与感性,需要激情,需要体力,需要精准的判断,然后通过画笔、手和脑全方位的配合,最终才能完成创作。它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创作的过程,是高强度体力与脑力结合的创作活动。实际上,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方式,是冲突的,甚至是对立的,然而冲突与对立正是我实现艺术创新与突破的重要方式和路径。同时,我希望在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之间的切换冲突中,寻找艺术在越来越不可控的世界中的价值,并通过这种价值去发现自我存在的意义。

正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方法与维度,让我第一天的创作就碰到了障碍,因为AI创作的高效与图像刺激,以及各种意外惊喜,使我一下子就失去了对传统绘画的创作激情。我记得,当天酝酿了很长时间都无法进入创作状态,面对AI在瞬间生成的高质量艺术图像时,我非常兴奋。但是,当我面对画笔与巨大的宣纸时,又特别沮丧,马上就觉得传统艺术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看到巨幅宣纸都有些厌恶甚至恐惧,不敢在巨幅宣纸上落笔,只是象征性地拿起毛笔在很小的宣纸上随便画两笔,完成我规定的每天与AI对比的创作任务。说实话,那是非常被动的一种状态。但是这种被动让我能够有机会、有时间全方位、更深入地去触摸AI。那段时间,我彻底地沉浸在AI创作的超级快感里不能自拔,现在想想这种体验是至关重要的。

△AI根据作者“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指令“创作”的绘画作品

生成式AI创作是基于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算法运算,把人类各种经验与成果快速转换并且为我们所用,它呈现的结果往往是超乎想象的好、超乎想象的快、超乎想象的真实、超乎想象的立体、超乎想象的完整、超乎想象的震撼,而且感觉无所不能,让我有一种上帝与造物主般的成就感。但是,当惊喜、快感、震撼来得过于容易、过于频繁时,我也清醒地感觉到我作为创作者,失去了创作过程所带来的美好与美妙。同时,感觉这些惊喜、快感、震撼来的有些廉价。慢慢地,我感觉在AI的创作过程中,苦思冥想取代了灵感创造、多维拼贴取代了浑然天成、“严密逻辑”取代了“天马行空”。那些卓尔不凡的艺术品质被逐渐转化为平庸化、标准化的事物或者雷同的风格化产品,创造性精神落入了冰冷理性的算法中。

我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开始反省,于是甩掉手上的小毛笔和小宣纸,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拿起大毛笔回到巨幅宣纸前开始创作。或许是压抑了很久,也或许是积蓄了一股力量,当蘸满水与墨的大毛笔碰触到巨大宣纸产生丰富的变化时,一种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彻底被激活。我仿佛找到了一种与自然、与宇宙对话的方式,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壮志通过大毛笔挥洒在巨幅宣纸上,转换成丰富的墨色与各种厚重的肌理。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很快就与画笔、宣纸、水墨融合在一起,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畅快,自己的情感与情绪也得到了尊重。而这种感觉正是在AI创作中所无法获得的。在创作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极致的自由和畅快。我不再受限于数据和算法,而是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意识到在AI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就像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和等待者。

于是我在对比中开始寻找到平衡与互补,并且慢慢地开始适应了。在长达一年多的巨幅山水画创作过程中,我可以没有任何功利性地认真琢磨分析色彩、线条、笔墨、构图、层次、冷暖、情绪、平衡、阴阳、技法,并且感受到这个过程带来的各种奇妙感受与快乐。比如画云的时候,能够在水墨交融的过程中,通过墨分五色营造的万千变化,看到气韵生动与波澜壮阔。再比如画山石的时候,通过蘸满矿物质颜料的毛笔与宣纸的摩擦形成的独特皴法,更是把大自然的神奇表现得生动而立体。正是在这个奇妙快乐的过程中,让我真正领悟到道法自然的意义,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实际上,每次创作之后,我都会强烈地感觉自己的身体获得了很多无形的能量,进而让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与热爱,并且找到了巨幅山水画创作的纯粹性、精神性、史诗性和仪式性。

通过一年多的山水画创作与AI绘画的对比创作,我觉得传统绘画必将成为AI时代下人类释放最真挚情感的仪式现场,成为人类最朴素同样也最珍贵的文化生活,是抵御精神荒漠和文化衰落的坚固堡垒。对于我来说,传统绘画更是我用来消耗时间与生命的一种美妙方式,让时间流逝与生命的损耗变得有意义、变得有迹可循,让自己的灵魂在喧嚣的世界里变得有重量。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AI创作发展

通过长期的AI艺术创作与传统绘画的对比创作,我真切地理解到,AI超常态的发展将是AI的常态,而这种状态可能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比如AI系统失控,这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潜在风险,当AI的智能水平达到甚至超过人类专家的程度时,传统的断电措施可能无法控制AI,AI可能会摆脱人类的控制,甚至伤害毁灭人类。AI技术被用于战争或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我想这也是迟早的事情,当前联合国一直在讨论如何防止AI在此方面的应用,因为与主权国家相比,极端组织或个人可能在恶用AI上受到的约束更小,这将会给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再比如信息茧房的形成,AI通过分析大量数据和算法,识别人们的偏好和趋势,并根据这些信息产生定制化的内容来影响人们的观点和决策,并最终影响到整个社会。这种个性化的内容导致信息的偏见和扭曲,限制了人们对不同观点的了解和思考。同时人过度依赖AI系统进行社交互动,也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社交隔离,加剧人们的孤独感和社交焦虑,让歧视和不平等随处可见,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实际上,这些可能的风险与灾难都是“极端”“极致”观念发展的必然结果。未来,中国中庸之道的价值观将是引领AI安全发展的必然之“道”。

我认为,中庸之道对于AI的安全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坚持中庸之道的原则,可以促进AI的伦理和道德发展,实现平衡和谐的目标。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的基本价值观和方法论。中庸之道源自儒家思想,强调在各种行为和选择中保持平衡和调和,坚持走中间路线,避免极端和偏激。将中庸之道应用于AI发展,最重要的是能够在伦理和道德层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中庸之道强调的公正、诚实和适度这些原则来指导AI的设计和使用,可以确保AI在决策过程中不偏不倚,不出现极端行为,使AI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标准,避免出现伦理问题,让AI的发展能够处于安全的道德伦理范畴中。

中庸之道强调“中不偏,庸不易”,这种观念能够让我们在面对AI技术时,不走向极端或过度依赖,合理使用AI技术,避免过度自动化和将决策权完全交给机器,保持人类的主导和控制,防止技术失控带来各种想象不到的毁灭性灾难,比如人使用AI来相互杀戮、发起战争,又或者AI消灭人类、与人类进行战争等。通过中庸之道倡导的平衡和谐理念,来设计AI的发展和应用,以此帮助AI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做出合理的决策,避免过度依赖某种算法或数据。通过中庸之道遵循的尊重自然规律的理念,来引导AI在发展中能够很好地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庸之道能够实实在在解决AI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重要问题。未来中国的中庸之道一定是维护AI安全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和方法论。由此,包含中庸之道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在未来AI世界中发挥巨大价值与作用,是抵御AI超常态发展带来毁灭性灾难的超级法宝。

中庸之道在中华文明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重要准则。其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中庸之道是中华文化得以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重要保障。它倡导在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寻找一种稳定、和谐的发展路径。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面临何种变革与挑战,中庸之道都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既不盲目守旧,也不过于激进,从而使传统文化在葆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舒勇雕塑作品《丝路金桥》

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中庸之道也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所在。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创作理念,使我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艺术世界中,创造出富有深度、气象万千的作品。我们应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发展的能量,将中庸之道巧妙地应用于AI创作之中,实现两种创作方式的有机融合。

首先,在创作理念上,中庸之道提醒我们要避免偏激的创作理念。AI创作以其高效、精准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为特点,而传统绘画则注重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直觉和手工技艺的表达。在运用AI进行创作时,我们不能完全依赖算法和数据,忽视艺术创作中最本真的情感因素,也不能因循守旧,拒绝接受新的技术手段。我们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共同的支点,将AI作为拓展创作思路、丰富表现形式的工具,同时保留传统绘画中对情感细腻描绘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追求。例如,在创作主题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借助AI对海量文化素材进行分析,挖掘出那些既具有时代感又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主题,然后运用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进行诠释,使作品既富有现代科技的创新元素,又不失传统文化的韵味,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和理解,不要因为偏激让艺术只停留在少数人的小范围内。

其次,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中庸之道鼓励我们包容多样,倡导在差异中创新。传统绘画注重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的有机结合,通过画家的笔触和技法传达出独特的艺术质感和情感氛围。AI则能够生成各种风格迥异、效果奇特的图像效果。我们可以将两者的优势相结合,利用AI生成多样化的图像为创作带去灵感,运用传统绘画的技法让这些图像在保持视觉冲击力的同时,更具艺术感染力。比如,在绘制一幅山水画卷时,可以利用AI模拟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光线效果和山水形态,然后根据传统绘画对山水意境的理解,用画笔细腻地描绘出山石的纹理、树木的姿态以及云雾的流动,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富有诗意的艺术境界,赋予这些作品以生命力和情感,让世界多样的精彩得到系统性呈现。

再次,在对待传统文化精神与AI工具的关系上,我们要秉持中庸之道,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艺术创作的根基,它蕴含着中华民族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认知和独特感悟。我们要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经典,领悟其中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和道德准则,并将这些精髓融入AI创作中。同时,对于AI工具,我们要理性看待其优势和局限性,避免因过度追求技术的新奇而迷失了艺术创作的方向。例如,在运用AI进行图案设计时,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纹样等元素,将其数字化后通过AI算法进行变形、重组,创造出既具有传统寓意又富有现代感的新图案。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为导向,把握好分寸,确保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不被削弱。

此外,中庸之道还启示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适度与节制。AI创作具有强大的复制和生成能力,如果不加以节制,很容易导致作品的同质化和缺乏个性。我们要在利用AI提高创作效率的同时,保持对艺术独特性的追求,避免过度生产和商业化对艺术品质的侵蚀。通过适度运用AI技术,我们要精心筛选和打磨每一个创作细节,使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之间达到平衡,真正成为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精品。

中庸之道为我们在AI与传统绘画创作的冲突与融合中提供了一种智慧的指引。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同时也要积极拥抱时代变革,勇于探索新的创作方式。以中庸之道为典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找到了支点,使我既能享受到AI带来的高效和惊喜,又能保留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度。这种融合让我对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

怀揣爱出发,用真诚迎接冲突与融合

实际上,长达一年多的巨幅山水画创作过程就是一场由外及内的修行,让我逐渐领悟到了传统绘画创作的纯粹性、精神性、史诗性和仪式性。纯粹性是指艺术创作不受任何外界干扰和束缚的状态。在创作中,我们只需要关注自己的内心和感受,将真实的情感和思绪转化为艺术作品。这种纯粹性让艺术创作成为了一种最真实、最直接的自我表达方式。精神性则是指艺术创作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每一幅艺术作品都是创作者对世界独特理解和感悟的体现。通过艺术作品的呈现和解读,我们能够感受到创作者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史诗性就是通过艺术创作来展现历史和时代变迁的万千气象。在我看来,巨幅山水画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来展现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色的。这种史诗性让艺术创作成为了一种记录和传承历史的艺术方式。仪式性或许不太好理解,我是希望艺术创作能够具备一种神圣和庄严的氛围。在创作中,我们要用一种敬畏和虔诚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把艺术创作上升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仪式行为,如此可以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艺术的深层思想与意义。

△舒勇巨幅山水画《世界屋脊——安第斯山脉》

当我真正意识到纯粹性、精神性、史诗性和仪式性对于创作本身的意义后,再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之路,深感传统绘画不仅仅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同时也是我AI艺术创作发展的根脉。从本质上看,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尝试的变化过程,需要我们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不同的创作方式和理念。未来,我将继续在AI与传统艺术之间寻找平衡与互补的方式,探索更加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我相信在冲突与融合中,能够创造出更加独特和深刻的艺术作品来与世界对话和交流,为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我也将更加注重传统绘画的价值与意义,努力让传统绘画顺应时代之变。我坚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传统绘画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

△AI根据作者“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的指令“创作”的绘画作品

艺术创作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旅程。不管世界怎么发展、技术怎么进步,在这条路上,我们只需要怀揣着爱出发,以真诚来迎接各种困难,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突破自己的束缚,就能在艺术的宇宙中畅游无阻,展现艺术的时代魅力和未来前景,真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文艺力量。

△AI根据作者“熊猫与航天”的指令“创作”的绘画作品

作者:舒勇  单位:民进中央开明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