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同居现象”日益普遍 东部地区最为突出

(雅加达讯)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情侣选择在未结婚的情况下同居,这种现象被称为“Kumpul Kebo”(同居)。最新数据显示,这一现象甚至蔓延到了国家公务员(ASN)群体中。国家公务员局局长祖丹·阿里夫(Zudan Arif )近日解雇了8名公务员,原因包括旷工、滥用毒品以及参与“Kumpul Kebo”。

此前,《The Conversation》报道称,“Kumpul Kebo”现象的兴起与人们对婚姻和伴侣关系的观念转变有关。许多年轻人认为婚姻是一种规范性制度,涉及复杂的规则,而“Kumpul Kebo”则被视为一种更纯粹的爱情表达形式。然而,在重视文化、传统和宗教的亚洲社会,同居仍然被视为禁忌。即使发生,通常也只是短期行为,并被视为迈向婚姻的过渡阶段。

2021年的一项题为《同居的未解之谜》的研究显示,我国的“Kumpul Kebo”现象在东部地区更为普遍,这些地区的主要居民为非穆斯林。印尼国家研究与创新机构(BRIN)的年轻研究员尤琳达·努鲁尔·艾尼(Yulinda Nurul Aini )指出,在她的研究地点——北苏拉威西省万鸦佬市(Manado),情侣选择同居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压力、离婚程序复杂以及社会接受度较高。

尤琳达表示,根据我对国家人口与家庭计划局(BKKBN)2021年家庭调查数据(PK21)的分析,万鸦老市有0.6%的居民选择同居。在这些同居伴侣中,1.9%的女性在调查期间怀孕,24.3%的人年龄在30岁以下,83.7%的人学历为高中或更低,11.6%的人没有工作,53.5%的人从事非正式工作。

同居的负面影响

尤琳达指出,同居现象对女性和儿童的负面影响最为显著。在经济层面,同居关系中的儿童和母亲无法获得法律保障的经济支持,例如离婚法规定的赡养费。在同居关系中,父亲没有法律义务提供经济支持。

她解释说,当同居伴侣分手时,没有法律框架来规范资产和财务分配、赡养费、继承权、子女监护权等问题。

此外,从健康角度来看,同居可能会降低生活满意度并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同居关系中的负面影响的根源包括伴侣之间缺乏承诺和信任,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根据PK21的数据,69.1%的同居伴侣曾发生过言语冲突,0.62%的人经历了更严重的冲突,如分居,而0.26%的人甚至遭遇了家庭暴力(KDRT)。此外,同居关系中出生的儿童更容易面临成长、发育、健康和情感方面的问题。

尤琳达补充说,这些孩子可能会因‘私生子’的污名和歧视而感到身份困惑和缺乏认同感,甚至来自家庭成员。这使得他们难以在家庭和社会结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