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新生代:世界再大 不过一碗家乡味道

以味蕾乡愁为引,以赤子之心为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广播《家乡味道》系列节目奔赴川渝,真实记录青年海归的创业故事与舌尖记忆,以独特的切入点、愉悦温情的氛围,映照出新时代海归青年创新创业与家乡味道的一场双向奔赴。

舌尖上的乡愁

川香回锅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麻辣鲜香;四川火锅,辣得酣畅淋漓,令人回味无穷;重庆烧鸡公,重庆江湖菜C位,肉质紧实鲜嫩,口味香醇;重庆豆花饭,辣椒淋上,没有一块豆花是“清白”的。

当海归创业者们在魂牵梦绕的家乡美味之前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之时,我们一度恍惚,面前的他们似乎都是资深美食家,忘了这些青年们那些年踏海而归、施展才华、热血创业的高光岁月。

“在国内的时候就比较喜欢吃回锅肉这道菜,因为它代表着我儿时的味道,我在国外的时候对它的研究反而比国内的时候更深一点。” 简川青一边吃着回锅肉,一边为我们详细讲述了四川回锅肉的做法。他现在是成都一家投资公司的总经理,他说,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可以驱车来回四小时,只为了能在当地的一家川菜馆大快朵颐半小时。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也成为简川青回国创业的强大内驱力之一。

 顾静,如今是重庆一家港式茶餐厅连锁品牌的合伙人,她在吃到重庆烧鸡公的时候,回忆起了海外留学时的日子,感慨道:“在国外呆久了之后,有时候午夜梦回,忽然就想起来要吃这一口了。”于是,顾静毕业后选择回国,甚至直接投身到了餐饮行业,与人合伙创办了特色餐饮品牌。

追梦报国赤子心
如果说家乡的美食烟火气是海外留学生心底的留恋,那么新时代国内不断优化的创新创业环境,以及鼓励海归创业的政策扶持,则成为他们归国逐梦的助推剂。

“我觉得就是用四个字来说,正逢其时。” 张璐在谈到当下创业环境时,强调了这四个字,“正逢其时”。作为自幼生长在茶山脚下茶农的孩子,张璐在美国留学毕业后,就回到了家乡的茶山,加入了父亲的茶业公司,帮助公司引入更加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

 李冠良从英国留学归来,回到家乡四川,创办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他认为,成都在保留了烟火气和市井气的同时,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发展得很好,并能给予他更多的研发灵感,因此,他立志,“做一个百年的企业,做一个百亿的企业。”

民营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

新时代海归群体具有全球化视野、多元化专业背景、强烈的创业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特点。他们回国后,很多人选择自主创业,而如今国家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都为创业者们铺就了更为光明的道路。

“我感觉重庆是一个营商环境特别好的地方,也特别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我自己作为海归,也深刻感受到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引导。”喻春喜从英国留学回来,凭借管理专业的知识和经验,目前在重庆经营着多家餐馆和酒店,他认为,重庆是海归们创业的“钻石宝地”,期待着未来能以中餐为媒,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

 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导向下,海归群体深度融入新质生产力培育、科技自立自强等国家重大需求。游子用知识反哺桑梓,广大青年海归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伟业紧密结合,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书写报国成才的青春答卷。

华人号:重庆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