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加达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合组织)发布报告,警告发展中国家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债务危机风险。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我国的债务规模持续上升,政府需保持警惕。
在经合组织近日发布的一份关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EMDE)在债务融资方面面临的挑战报告中,OECD指出,许多国内生产总值(GDP)低于3000亿美元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极高的债务违约风险,甚至已陷入债务危机。
数据显示,在近100个拥有主权债券和信用评级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EMDEs)中,有73个国家的GDP低于3000亿美元。这些国家占据90%的高风险或已违约群体,而其中只有40%获得了投资级别的信用评级。
相比之下,GDP在3000亿至1万亿美元之间的国家,仅有四分之一面临类似风险。
此外,OECD强调,大多数小型国家尚未建立本币债券市场,导致其对外债依赖较高。2024年底,全球30个主权债务超过30%为外债的国家中,绝大多数GDP低于3000亿美元,仅有阿根廷和土耳其例外。
报告还回顾了历史上的债务危机。上世纪80年代,巴西、墨西哥和秘鲁因缺乏本币债券市场,最终陷入债务违约或重组;90年代末,印尼、泰国和菲律宾也面临相似挑战。然而,自2022年全球紧缩周期以来,这些国家凭借本币债券市场的成熟,避免了债务违约。目前,除秘鲁外,这些国家的90%以上债务均以本币计价,降低了外汇波动带来的风险。
“这些国家已经采取更具战略性的债务管理方式,以促进本币债券市场的发展”,OECD在报告中写道。
印尼债务规模持续上升
财政部债务管理总局(DJPPR)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31日,政府总债务已达8,909.14万亿盾,较2024年12月的8,801.09万亿盾增长1.21%。
财政部债务管理总局负责人苏敏托(Suminto)表示,我国债务占GDP的比重在2025年1月达到39.6%,相比2024年12月的39.7%基本持平。“债务比率仍然相对稳定,2024年12月为39.7%,2025年1月略降至39.6%。”
面对债务持续增加的压力,政府将采取两项核心策略来控制债务规模并促进经济增长:
加强债务管理
增加国家收入(collecting more),提高财政收入来源;
优化财政支出(spending better),确保资金用于高质量、有效率的项目,如免费营养餐计划(MBG)、教育与医疗、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乡村发展、合作社及中小微企业(UMKM)等;
实施谨慎、创新和可持续的融资策略(prudent, creative, and sustainable financing)。
推动更高经济增长(higher growth)
维持高经济增速,以确保债务与GDP的比例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根据2025-2029年国家中期发展规划(RPJMN),政府设定2025年债务占GDP比率目标为39.15%,并计划在2029年降至39.01%-39.1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