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对我国商品加征32%进口关税的政策,预计不会对国内通胀产生显著影响。尽管如此,政府仍被呼吁警惕该政策可能对国民经济带来的后续冲击。
Segara Institute经济学家Piter Abdullah对政府选择不采取报复性关税、而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做法表示肯定。他认为,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会直接影响国内通胀。Piter在4月16日(星期三)表示,反而美国自身更有可能面临通胀上升的风险。
但他同时警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引发全球贸易战,进而抑制世界经济增长。在此情况下,我国对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出口可能受到影响,最终拖累国内经济增长。
Piter预测,若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出现裁员潮和居民购买力进一步下降的风险。”购买力疲软将导致通胀走低。不过,我认为3月和4月已经不会出现通缩情况”,他解释说。
同样,印尼经济与金融发展研究所(Indef)宏观经济与金融主管M. Rizal Taufikurahman认为,如果我国以类似政策回应特朗普的关税措施,通胀风险可能上升。若叠加全球不确定性加剧和资本外流导致印尼盾贬值,这一风险将进一步恶化。
Rizal指出,只有财政和货币当局协同采取适当政策,才能维持通胀稳定。他建议央行(BI)需优化汇率稳定工具并管理通胀预期,尽管货币紧缩政策可能抑制消费。
在温和的情况下,Rizal预测2025年通胀率可能达到3.5%至5.0%,高于政府最初设定的2.8%目标。他警告称,若无恰当政策干预,可能出现轻度滞胀风险。”需要政策组合拳来保障居民购买力并控制价格压力,以确保经济复苏不受阻碍”。他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