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其最新发布的《2025年国家贸易估算报告》中,重点关注了我国央行(BI)制定的两项关键支付系统政策——印尼快速响应标准(QRIS)和国家支付网关(GPN)。
报告指出,美方对印尼限制外国公司参与GPN系统表示关切。根据2017年第19/08号BI条例,所有印尼境内的借记卡和信用卡交易必须通过位于印尼境内、且获得印尼央行授权的交换机构(switching company)处理。此外,外国公司在希望获得GPN许可时,股权不得超过20%,且被禁止跨境提供电子支付服务。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周一(2025年4月21日)指出,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包括美国支付公司在内的国际企业的市场准入。尤其是在技术合作方面,BI要求外资企业必须支持本地产业发展,包括技术转移,这也成为了美方关切的焦点。
除了GPN,印尼的QRIS政策也引发了美国的不满。QRIS自2019年实施以来,成为所有二维码支付的国家统一标准。USTR指出,美国的银行与支付机构在QRIS制定过程中并未被充分咨询,也未能提出与现有支付系统兼容的建议。
另外,2020年出台的BI第22/23/PBI条例同样受到关注。该条例限制外国投资者在非银行支付服务提供商中的持股比例最多为49%(具表决权),而在后端支付基础设施公司中则仅允许20%的外资持股比例。这些措施被认为进一步限制了美国企业在印尼支付市场的影响力。
USTR还提到,印尼自2023年5月起,要求政府信用卡必须通过GPN进行交易处理,这意味着美国企业如Visa与Mastercard将失去部分政府支付市场的直接处理权。
对此,政府表示已经注意到美国的关切。印尼经济统筹部长艾朗卡表示,政府已与央行(BI)及金融服务管理局(OJK)就此问题展开协调。
艾朗卡在一次在线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已经与OJK和BI进行了沟通,主要针对美方提出的支付系统问题。但他未透露政府下一步的具体应对措施,而印尼央行方面也尚未正式回应。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9年GPN推行初期,Visa与Mastercard就曾对相关规定提出质疑,因为他们被迫停止直接在新加坡处理印尼客户的交易,而必须通过印尼本地合资伙伴进行操作。这对两大支付巨头的利润构成了威胁,尤其是在信用卡手续费较高的印尼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