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认证化妆品与普通化妆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生产和检测过程及品牌包装。在原料方面,清真认证的美妆产品不允许含有诸如猪肉明胶、角蛋白、胶原蛋白和酒精等成分;在生产和检测产品安全过程中,不允许用动物实验和动物源性物质,不得使用酒精进行生产线的清洁;在包装方面,也不允许有冒犯穆斯林的设计图案。
我国是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化妆品进口的第一大市场。2019-2024年,我国对印尼出口化妆品金额从6595万美元增长到3.1亿美元,五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6.2%,展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
除2020年我国对印尼出口化妆品金额下降3%以外,其他年份均有增长,尤其是2022年强势复苏,出口额较2021年几乎翻了一倍,从8194万美元直接跃升至1.6亿美元。2023年在此基础上继续强势增长67.7%,出口额达到2.7亿美元。2024年,我国对印尼出口化妆品3.1亿美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13.4%,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美容护肤品出口为主
长期以来,在我国对印尼的化妆品出口结构中,美容护肤品出口额远超其他品类,比如2024年我国对印尼美容护肤品出口金额为2.4亿美元,占当年化妆品出口总额的79.5%。
近年来,我国对印尼出口的化妆品第二、第三大品类均为头发护理品和身体护理品,但具体次序不定。2022年及以前,头发护理品一直占据我国对印尼化妆品出口第二大品类的位置,2022年出口额为2032万美元,而当年身体护理、口腔护理和香水类产品出口额均在百万美元级别。2023年,身体护理品出口额爆发性增长,较2022年翻了三倍,出口额从766万美元跃升至2308万美元,超过了头发护理品当年2088万美元的出口额,成为第二大出口品类。2024年,身体护理品出口额继续领先,为2301万美元,头发护理品以微小差距暂时落后,以2088万美元出口额再次成为第三大出口品类。
第四、第五大出口品类是口腔护理品和香水类产品,当前出口额均在百万美元级别,但两者近年来的出口额变化轨迹差别较大。
口腔护理品2019年出口额为646万美元,2020年、2021年出口额持续下跌,2022年强势复苏,出口额回升至921万美元,但2024年再次下跌至849万美元,与2019年的出口额差别不大。
香水类产品则完全不同,2019年,我国对印尼出口香水类产品的金额仅为66万美元,与口腔护理品一样,经历了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出口额下跌,但2022年、2023年出口额分别增长406.8%和170.5%, 2023年出口额增至439万美元。2024年继续猛增123%,出口额达到936万美元。尽管同期口腔护理品的出口额也取得了19.7%的增长,香水类产品出口额凭借大增幅超越口腔护理品849万美元的出口额,成为第四大出口品类。

国内企业认证简况
“清真”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合法的”“清洁的”。清真物品是指符合伊斯兰教法规,穆斯林群体能吃和使用的产品,这一概念适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生活用品各个领域。
目前,国际上直接针对清真食品化妆品立法并有较完整的管理制度的国家,有印尼、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国际市场知名的清真(halal)认证机构有马来西亚的JAKIM-halal、印尼的MUI-halal、新加坡的MUIS-halal、美国的IFANCA-halal、菲律宾的IDCP-halal等。马来西亚JAKIM-halal是最早依照各种科学化品管认证发展出清真认证的标准,因此目前全球的清真认证都以JAKIM-halal为蓝本发展。虽然各国的清真认证标准对产品的要求大致相同,但并不通用,如马来西亚认可印度尼西亚的清真认证,但马来西亚的清真认证并不能在印尼使用。
印尼作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庞大的清真产品消费市场。对中国化妆品企业来说,尽管并非强制要求,但获得Halal认证是进入印尼市场的必要条件,也是拓展东南亚乃至全球穆斯林市场的重要途径。印尼的Halal认证流程较为复杂,企业需向印尼清真产品保证机构(BPJPH)提交申请表及相关文件,包括产品成分清单、生产流程说明、供应商资质文件等。BPJPH审查文件后,由印尼伊斯兰教士理事会(MUI)或其授权机构进行现场审核和产品检测,重点检查生产设备是否存在交叉污染、原材料是否符合清真要求、生产流程是否严格按照清真标准执行等。根据审核和检测结果,MUI决定是否颁发清真证书。
目前,已经有部分中国化妆品企业成功获得了印尼Halal认证,如芭薇股份、安徽乐美达、大江生医、诺斯贝尔、菲鹿儿、蜚美、高宝、栋方股份、三好、创元、臻臣等,为其他企业提供了经验借鉴。据企业反馈,Halal认证是以产品个别申请,单个产品的认证成本大约在6000元左右。相关机构的稽核员以不定期、不事先通知的方式对工厂进行稽核。另外,产品没有升级更改配方,认证的有效期通常是2年。
清真法生效迎挑战
2019年10月17日,印尼的清真法正式生效,除豁免清单外的化妆品等产品的清真认证程序及产品标签,要求于2024年10月17日开始强制执行,这无疑提高了中国化妆品企业进入印尼市场的门槛,在配方原料管理、生产线切换与清洁、资金投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带来挑战。
首先,清真化妆品不允许出现猪、酒精等元素,一部分化妆品成分将被排除在外。同时,化妆品配方和成分复杂,某些混合物的“清真性”也难以有效证明。第二,为了避免产品成分、生产环节以及工厂环境出现酒精元素,化妆品生产中植物萃取和发酵体系需要使用酒精以外的成分,生产线清洁也要用酒精之外的其他杀菌方式来代替。第三,各国清真认证标准不通用,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认证费用去获得不同国家的认证。此外,由于清真化妆品的工艺标准与普通化妆品不同,一般需要开辟新的生产线,这就需要一定的订单量来支撑盈利。
可以预见,随着印尼清真认证程序及产品标签要求的强制执行,中国化妆品企业进入印尼市场的成本和不确定因素将会增加,给中国化妆品企业带来一定挑战。但实际上,要想在印尼市场长期发展,触及更广大的消费者群体,清真认证是一项必要资质,印尼清真认证程序及产品标签要求的强制执行只是提前了这一进程。
此外,随着印尼定位为全球清真中心,对清真认证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为满足认证要求的中国企业提供了进军全球清真市场的机会。日后,企业可以印尼市场为基础,继续开拓中东、北非等其他伊斯兰人口聚集的新兴市场。(本文作者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化妆品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