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速矿产下游化进程,政府正积极推动铝土矿资源的深度开发,视其为国家工业战略图谱中的关键一环。庞大的储量和持续增长的市场结构使铝土矿成为提升国内附加值的重要动力。
能源与矿产资源部矿产与煤炭司负责人特里·维纳尔诺(Tri Winarno)5月1日在国会第十二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表示,政府自2023年6月起实施的铝土矿原矿出口禁令以及矿产基准价格(HPM)机制,并非单纯财政工具,而是根据《2020年第3号矿业法》所制定的战略政策。
“该法律明确要求通过加工与精炼来提升矿产附加值。出口禁令不是突然出台,而是政府长期规划的一部分。”
尽管出口禁令实施后国内铝土矿产量有所下降,从2022年的3180万吨减少至2023年的1980万吨,再到2024年的1680万吨,能源部仍对未来产量恢复抱有信心,特别是随着多个下游项目即将投产。
其中,国有矿业公司ANTAM(印尼多种产业公司)正积极构建铝土矿产业一体化生态系统。ANTAM总裁尼科·坎特(Niko Kanter)透露,2024年公司生产铝土矿达130万吨,销售70万吨。此外,与印尼化学氧化铝公司(ICA)合作的下游部分,氧化铝年产量达14.8万吨,销售量为17.7万吨。
ANTAM也是PT Borneo Alumina Indonesia(BAI)的股东之一。该公司已完成氧化铝试生产,并向印尼铝业公司(Inalum)交付首批2.1万吨用于品质检测。
尼科强调,有了BAI的加入,国家铝产业链变得更完整。从ANTAM的铝土矿到BAI的氧化铝,再由Inalum转化为铝锭,实现了真正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下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