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应成为东盟领导者的三个理由

在缅甸危机和南海冲突等地区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之际,多方愈发担心东盟在这些事务中的作用正在减弱,因此印尼迫切需要重新获得东盟内部的强大领导地位。

援引克劳斯·海因里希·拉迪蒂奥于1月31日发表在洛伊研究所上的文章,有三个主要原因说明为什么印尼必须重新成为东盟的驱动力。

1. 人口优势和经济实力

印尼是东南亚人口、面积、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拉迪提奥写道:“印尼的人口占东盟总人口的41%,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几乎占整个东盟总量的40%。”

尽管东盟轮流担任主席国,但这一主导地位使印尼自然而然地成为地区领导者。

2. 强大的外交领导传统

印尼长期以来一直通过穿梭外交的方式充当地区危机的调解者。拉迪蒂奥强调,自1967年成为东盟创始成员国以来,印尼在解决诸如柬越战争、菲律宾南部摩洛冲突以及泰国与柬埔寨之间的紧张关系等问题中一直扮演着关键角色。

拉迪蒂奥写道:“印尼自1990年以来一直主办并赞助‘管控南海潜在冲突研讨会’。”

这一努力最终促成了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出台,缓解了当时的地区紧张局势。

2021年4月,在缅甸危机爆发之际,印尼作为发起者召开了东盟特别峰会,达成了五点共识,旨在停止暴力并推动缅甸内部的建设性对话。

3. 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中立性

与其他东盟国家不同,印尼并未在南海争议海域提出主权主张,也没有在本国境内驻扎外国军队或签署军事同盟。拉迪蒂奥写道,“印尼并不依赖任何一个大国作为主要投资方”。这种中立立场使印尼在调解冲突和维护东盟团结方面成为可信的角色。

拉迪蒂奥表示,鉴于与缅甸军政府有着共同的军事背景,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具有与缅甸军政府接触的战略地位。他写道:“普拉博沃能够推动缅甸军政府落实五点共识,并争取老挝、柬埔寨和越南的支持。”

拉迪蒂奥强调,东盟应继续作为印尼外交政策的核心平台。他引用前外交部长马蒂·纳塔莱加瓦的话说:“东盟的领导力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

积极领导东盟不仅有助于地区稳定,也能提升印尼的全球地位。

当前的地区地缘政治局势亟需一个积极且有公信力的领导者。凭借庞大的人口、强劲的经济、丰富的外交经验及中立的战略地位,印尼拥有领导东盟摆脱僵局的正当性与能力。

拉迪蒂奥说:“必须重启穿梭外交,以确保东盟议程的切实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