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晋江籍华侨伉俪在海外收集文物并无偿捐赠给家乡

侨心献宝 文物“回家”

泉州网5月16日讯(融媒体记者李菁 孙灿芬 庄丽祥 李雅琴 陈森森)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由泉州晋江籍澳大利亚华侨庄铭博、高克娟伉俪无偿捐赠的1521件中国文物艺术品,以及302件其他藏品将在晋江市博物馆展出。作为泉州第一场成规模、成体系的华侨个人捐赠展,此次展览展品包括300多件珐琅,弥足珍贵,在泉州乃至福建省内均属罕见。

清中期花卉纹观音瓶(受访者 供图)

北宋龙泉窑刻莲花碗、南宋龙泉窑贴双鱼纹洗、明万历青花仙鹤图盘、清乾隆铜胎掐丝三足炉、景泰蓝玉石盆景……记者从晋江市博物馆获悉,此次专题展的展品涵盖陶瓷、珐琅、漆木器、玉石器、金属器、纺织品、邮票、纸币等多个门类,保存状况良好,展现历史风貌,时间跨度自汉唐至民国,具备一定文物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部分明清外销瓷在国内收藏较少,体现了海上丝绸之路陶瓷贸易的繁荣与中外文化交流;部分珐琅同样具有显著的外销特色,在南方也比较少见。这批展品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见证与研究资料,对促进海外中国文物回流也具有重要意义。

晋江市博物馆组织专家对文物进行鉴定

这场意义非凡的展览背后,是华侨与故乡的深厚联结。作为泉州有史以来数量最多的文物捐赠项目,也是国内规模较大的海外文物艺术品回流捐赠项目,这批文物的“回家”路历经波折。早在2022年,庄铭博便向晋江市博物馆表达了捐赠意向。然而,大批文物回国并不像寄送普通的越洋快递那么简单,其难度远超他的想象。最终,在国家文物局、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等国内外多个部门和单位的通力协作下,这批文物历时三年安全回归祖国。

在海外文物回流捐赠仪式上,晋江为庄铭博颁发了捐赠证书。(受访者 供图)

捐赠是推动海外文物回归的关键路径之一,爱国华侨功不可没。在泉州,华侨捐赠文物的事迹不胜枚举,持续书写着桑梓情深的佳话。菲律宾华侨王奋震先生接连向晋江市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等博物馆捐赠宋代军持,此类文物为古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典型物证。菲律宾侨领杨振殊先生之子杨起炯向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捐赠了爱国侨团菲华联谊会悬挂的五星红旗及一批实物资料,展现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菲律宾侨领陈祖昌向泉州市捐赠6000万元,用于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相关项目建设。身在海外、心系桑梓,爱国华侨将对故土的眷恋与深情化作实际行动,让文物跨越山海回归故乡,为中华文脉赓续传承贡献力量。

□融媒体记者 李菁 孙灿芬 庄丽祥 李雅琴 陈森森/文 受访者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