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修订《粮食法》聚焦农业下游化 推动农产品增值与经济增长

《2012年第18号粮食法》目前正在进行修订,农业下游化成为讨论中的关键议题。国会第四委员会成员丽娜·萨阿达(Rina Sa’adah)表示,将农产品从初级原料加工为高附加值食品,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农民收入的关键路径。

丽娜在5月17日发布的书面声明中指出,关于《粮食法》修订案的工作小组已收到众多学界意见,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应加强粮食领域的下游化,作为农产品增值的重要衡量标准。

她补充称,法案修订内容还涵盖农业人力资源建设、技术创新、化肥获取渠道的改善以及农业组织体系的强化等多个方面。

“我国农业相关专业毕业生众多,他们具备将技术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潜力,这将极大促进农业现场的创新发展。”

对此,资深经济学家巴尤·克里斯纳穆尔蒂(Bayu Krishnamurti)也强调,推动农业和粮食领域的下游化不仅是农业发展的需求,更应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优先事项。

他指出,农业下游化离不开私营企业的投资参与,同时也必须与上游农业生产形成紧密对接,以满足食品工业的原料需求。

“私营部门的角色至关重要。相关投资需要配套良好的体制机制和基础设施,以创造有利于食品工业发展的环境。”。

此外,巴尤还呼吁政府在推动下游化的过程中,应注重保持产品质量与数量的稳定,同时降低物流成本,增强整体竞争力。

他最后表示,国家在追求粮食自给的同时,更应着眼于农业与食品产业链的整合与深度发展,以全面推动农业下游化的落实。

 

 

 

免责声明:本网旨在传播资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涉及阁下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网(guojirb666@gmail.com),我们将及时作删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