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大印尼养虾:绿色科技赋能当地转型,打造中印合作新标杆

【邦加岛讯】 在印尼邦加岛,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养虾基地正悄然改变当地传统产业格局。由中国海大集团投资运营的养虾项目,不仅为当地锡矿工人提供了转型机遇,更以绿色科技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中印尼经贸合作与“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对接的生动实践。

从锡矿到虾塘:产业转型助力个人发展

邦加岛曾以锡矿开采闻名,但随着资源枯竭与环保要求提高,部分矿工面临失业困境。海大集团的养虾项目为当地提供了新的就业方向。前锡矿工人苏吉托(Sujito)经过培训后,如今已成为一名水质监测技术员:“养虾让我学会了新技能,收入更稳定,还能兼顾家庭。”像他这样的转型案例在邦加岛已有数百例。

该项目通过系统培训,帮助当地工人掌握循环水养殖、水质调控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从体力劳动者到技术型人才的跨越。印尼海洋渔业部官员评价称:“这种‘授人以渔’的模式,真正提升了印尼本土产业能力。”

科技赋能绿色养殖:零污染+高产出

与传统养殖方式不同,海大集团引入封闭式自循环系统,实现海水高效利用与污染物零排放。通过生物滤池、智能监测等技术,养殖过程完全无需抗生素和化学药物,虾类成活率提升至85%以上,单位产量达到传统模式的3倍。

“我们坚持‘与自然共存’理念,”项目中方负责人李伟表示,“每滴水都循环使用,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真正实现生态闭环。”这一模式不仅符合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对海洋生态保护的要求,更成为东南亚可持续水产养殖的典范。

产业链共赢:中印尼发展倡议的微观实践

项目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

  • 就业扩容:直接创造800个岗位,带动饲料加工、物流等上下游产业就业2000余人;

  • 技术转移:中方团队培训印尼员工超1200人次,本土化技术团队已能独立运营80%生产环节;

  • 文化融合:项目尊重当地习俗,如调整工作时间避开祷告时段,并定期举办中印尼员工文化交流活动。

印尼海洋事务与投资统筹部长卢胡特(Luhut Binsar Pandjaitan)考察时指出:“这体现了中国‘全球发展倡议’的共享精神,为发展中国家绿色合作提供了模板。”

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邦加岛样本

从锡矿衰落到养虾业兴起,邦加岛的转型印证了中印尼合作的深层价值:

  1. 战略对接:项目精准契合印尼海洋经济战略与中国“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

  2. 民生改善:2023年项目区家庭平均收入增长37%,远超全省平均水平;

  3. 全球意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其列为“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典型案例。

 

 

免责声明:本网旨在传播资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涉及阁下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网(guojirb666@gmail.com),我们将及时作删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