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中国政法大学邀请发表演讲后,印尼律师运动理事会(DePA-RI)主席卢特菲·亚齐德7月1日率13人代表团到访印尼驻北京大使馆,就愈演愈烈的“Mail Order Bride”(邮购新娘)现象与馆方座谈。
卢特菲说:“一些印尼公民与中国公民的婚姻,是由两国中介机构通过诱人的广告和促销活动促成的,”
在这些广告中,来自中国的丈夫常被描绘成“成功商人、富有、外表迷人且忠诚”。一旦谈成,男方通常通过中介向印尼女性支付1亿至3亿印尼盾的财力,
“但这笔彩礼并非完全归于未来妻子,因为中介会先扣除一部分,”卢特菲补充说。
手续办妥后,现实与宣传反差巨大。卢特菲举例说:“尤其是当印尼太太发现中国丈夫只是个小杂货店老板,或者丈夫很懒、没有工作。”

由于男方住所常在中国偏远村庄,生活落差触发争吵并最终离婚。“丈夫提出异议,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付了嫁妆,”卢特菲说。
印尼驻华使馆官员指出,相关结婚文件均由代理准备,使馆受理时受限。不过,根据印尼法规,代理必须如实提供未来丈夫的经济状况、居住地与周边环境,若隐瞒或失实,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目前在华印尼留学生已达1.4万人,双边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使馆事务繁重。卢特菲警告说:“如果‘邮购新娘’问题得不到尽早解决,恐怕会成为一个日益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
他强调,印尼政府多部门需共同监管跨境中介;DePA-RI已准备向潜在移民提供法律信息及风险提示。
“这些都是印尼公民在海外面临的各种问题,不能仅由印尼大使馆承担,”卢特菲补充说。他提到,DePA-RI曾协助印尼驻东京大使馆处理一起诈骗案:一名印尼公民以赴日工作或留学为由收取费用,最终承诺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