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汽车品牌在印度尼西亚市场加速布局,并通过大幅降价抢占市场份额,引发激烈竞争。据印尼汽车工业协会(Gaikindo)数据,2025年1-5月,印尼汽车批发销量同比下降5.5%,零售销量下滑9.2%,市场整体需求疲软。在此背景下,中国车企纷纷调整定价策略,部分车型降价幅度高达近1亿印尼盾,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中国品牌降价幅度显著
-
奇瑞(Chery):旗下电动车型Omoda E5(后更名为Chery E5)在2024年2月上市时的雅加达“上路价”为4.988亿印尼盾,而目前起售价已降至3.699亿印尼盾,降幅近1亿印尼盾。
-
北汽(BAIC):BJ40 Plus车型从进口整车的7.9亿印尼盾降至本地组装的6.98亿印尼盾,降价9200万印尼盾。北汽印尼首席运营官表示,降价主要得益于本地化生产免除了进口税,而非配置缩水。
-
捷途(Jetour):由于供应链优化和本地化生产(CKD)的推进,Dashing和X70 Plus两款SUV价格多次下调。其中,Dashing Journey版售价从最初的3.898亿印尼盾降至3.488亿印尼盾,降幅达4100万印尼盾。
降价背后的市场策略
印尼汽车市场竞争加剧,中国品牌正通过本地化生产和供应链优化降低成本,从而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捷途、北汽等品牌已开始在印尼进行全散件组装(CKD),以规避高额进口关税,同时缩短交付周期。此外,部分车企还通过金融方案和促销活动进一步刺激消费。
行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中国品牌的降价策略已对日系、韩系等传统主导品牌形成压力。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更多中国车企在印尼建厂,本土化程度提高,价格战可能持续升级。与此同时,印尼政府正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电动车品牌如奇瑞、比亚迪等有望凭借价格和技术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消费者反应
降价策略受到部分印尼消费者欢迎,尤其是年轻群体对高性价比的中国车型兴趣增加。但也有声音担忧,过度价格战可能导致售后服务或产品质量缩水。
专家建议:购车者需综合考量价格、品牌售后网络及长期使用成本,而非单纯追求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