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车身修理协会(Askarindo)管理者索米·鲁马珍向印尼罗盘报记者表示,中国制造的卡车几乎每个月都“成捆”抵达印尼港口,给本地车身修理企业和现有品牌代理商(APM)带来冲击。
索米表示,这些中国进口车辆大多只符合欧2排放标准,而印尼当前已经实施欧4标准。
他说:“品牌代理商和车身制造商经常向我反映这个问题。这些中国卡车整车进口,完全不需要本地车身制造厂再进行组装加工。我掌握的确凿证据显示,这些车辆都是欧2标准。”
虽然这些卡车主要被用于矿区作业,但索米认为其大量进口已严重干扰了印尼本土车身制造业及品牌代理商的正常业务。

索米质疑,这样的进口政策是否合理,因为这些车辆的质量并不优于印尼本地企业制造的产品。他还指出:“每个月,这些整装车辆都涌入丹戎不碌港。车身制造商已经没有工作可做。我们和代理商想发声维权,但屡次被忽视,大家都感到疲惫。”
索米进一步建议,与其进口大量整车,不如直接将工厂引入印尼本地生产。他说:“如果真正目标是吸引投资,那就直接把工厂搬到印尼来,这有什么困难?”
来源: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