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希望之光大学与印尼汉学论坛联合举办题为“新华侨在东南亚的角色”的研讨会上,与会学者指出,印尼华人与来自中国的新移民群体在历史、动机与适应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
菲律宾大学传播学讲师约翰尼斯·赫利扬托在会上表示,印尼和东南亚华人不仅长期扎根于当地社会,并已为所在国家做出重要贡献。
“比如印尼华人,他们始终把印尼民族认同放在首位,已深深融入印尼社会。”赫利扬托说。
他指出,印尼年轻一代华人在社交媒体上普遍强调自身“印尼华人”身份,与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有着明显区隔,尽管两者在文化背景与祖籍地有相似之处。

印尼希望大学社会与政治科学学院院长埃德温·马图亚指出,移民现象尤其是21世纪中国移民,是理解当前全球动态的关键节点。
“不了解移民现象,就无法理解世界。”埃德温说。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利奥·苏里亚迪纳塔教授特别指出,“新移民”一词指代近年来来自中国、在印尼及东南亚从事临时性工作的中国公民,这与传统意义上长期定居、已深深扎根的“老移民”有本质不同。
利奥教授用“无根莲叶”形容这些中国新移民,强调他们并不打算长期定居,而是将目的国作为暂时中转地,因此不易与当地社区深入融合。
“由于人数众多,他们往往形成内部交流与互动圈层,与当地社区的融合面临很大困难。”利奥说。

利奥教授认为,技术转移是中国新移民在印尼带来的积极成果之一,“来自中国的技术转让相对低成本,这是积极效应。”他说。
利奥教授同时提醒,负面效应亦不容忽视,包括采矿导致的环境影响、语言障碍影响本地劳动力参与中国投资项目,以及有中国嫌疑人参与的跨国网络赌博问题。
印尼国家研究与创新机构(BRIN)人口研究中心研究员特里约诺认为,中国新移民引发的文化摩擦需要特别关注,例如双方沟通障碍、误解与偏见等都可能成为引发冲突的潜在因素。
特里约诺建议,多方需采取积极举措以缓解矛盾并防止未来冲突,包括建立多方对话机制,帮助中国工人了解印尼本地文化与传统,以及加强企业社会责任(CSR)在废物管理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实践。
来源:鹰视野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