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7日上午,残特奥会组委会在广州举行主题为“春天事业 活力绽放”的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残特奥会筹备工作亮点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等,并回应大众关心的问题。本场发布会由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执委会新闻广电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新闻办副主任邓鸿主持。


在运动分级方面,本届残特奥会有1600名运动员需要分级,组委会设立了1个分级中心和16个分级点,创历届残运会和残奥会、亚残运会之最。制定了详尽的分级日程和应急预案,保障残疾人运动员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组委会建立线下服务三级保障体系,推出“粤辅通”无障碍助残程序。推出全国首个包括场馆无障碍信息导览、无障碍协助等在内的服务平台。构建全国首个包括赛馆无障碍信息导览、无障碍协助、盲人步行导航、手语翻译、辅具维修及借用五位一体的服务平台,为参赛人员提供标准、便捷、高效的辅具保障服务。
今年4月,广东残联联合21个省直单位,推动广东辅具产业向新材料、智能化、信息化进军。本届残特奥会将继续为广东智造提供展示机会,通过残特奥会演示产品应用场景。


陈海龙介绍,广东轮椅、助行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50%至60%,产品出口份额占全国同类型产品的70%,其中佛山的轮椅、助行器产能占全国30%。智能轮椅可实现点对点无人驾驶、全场景避障及风险预警;全地形轮椅能上下楼梯、穿越复杂地形;脑控轮椅通过脑电头环,凭脑电、眼电信号控制,能辅助发球、挥拍。
广东省康复产业已形成“千亿级辅具+百亿级服务”的双轮驱动格局,其中,康复机器人产品产业规模占全国42%,广东凭借产业链集群及技术创新优势,已成为全国外骨骼机器人市场核心引擎。广东省在导盲类产品方面已经形成一定市场规模和产业基础,具备“技术领先、应用试点多、产业规模初显”的特点。例如,导盲机器狗采用多模态3D体素复合感知技术,能通过牵引架反馈障碍并提醒。


在提升志愿者的助残能力方面,组委会建立了专业化、标准化的通用培训体系,帮助志愿者更好地认识残特奥会、更好地理解残障人士需求。如让志愿者佩戴眼罩完成“盲道通行”,或是体验“无障碍坡道通行”“轮椅使用”,用这些环节让志愿者换位思考,更精准地把握残障人士需求。此外,选拔培训通用培训讲师,专门讲授助残服务课程,各赛区还结合赛事实际开展了助残志愿服务的强化训练,包括无障碍设施使用、轮椅辅助、视障引导、手语沟通、心智障碍服务等技能。
王浩预计还将有约10万名来自社会各界的城市志愿者为赛会精彩举办提供支持,让每一位来到广东的朋友都能感受到城市的热情与包容,擦亮“志愿广东”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