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超越泰国成中国游客首选

      泰国国家旅游局(TAT)数据,2025年1月1日至7月5日期间,泰国累计接待国际游客1680万人,较去年同期下降5%。其中,中国游客入境人数仅为232万人,较2019年同期锐减逾34%,成为拖累复苏的关键因素。

       2019年,泰国接待中国游客高达1110万人,占总游客比重近28%,是泰国旅游收入的核心支撑。而2025年全年中国游客人数预计不足500万,回升幅度低于预期,亦远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尽管来自印度、日本、美国等远程市场的游客数量略有增长,人均消费高达81,482泰铢,但整体体量不足以弥补中国市场的缺口。数据显示,中国游客人均消费42,428泰铢,平均停留7.36天,仍为泰国最具消费力和黏性的市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来西亚则在第一季度接待中国游客112万人,同比增长22%,虽略低于泰国的130万人,但泰国却同比下滑32.71%。马方此轮逆势上扬,得益于其对中国游客实施至2026年底的免签政策、优化直航航线以及增强中文服务能力等一系列务实举措。

 

       舆论普遍认为,泰国中国游客大幅减少,与近年来游客“安全感”显著下降密切相关。包括曼谷市中心商场枪击案、中国游客遭遇绑架及不明事故等高调事件,频频登上中文社交媒体,引发广泛担忧与观望情绪。相比之下,马来西亚则成功打造出“安全、友好、便利”的旅游形象,广受游客好评。

       除了马来西亚,越南也正加快追赶步伐,借助越南盾贬值和成本优势,成为中国游客新兴出境目的地。泰铢相对坚挺,使得泰国在性价比竞争中逐步失去优势。

 

       泰旅局已坦言,若无法尽快恢复中国游客信心,全年旅游人次与创收目标将面临压力。尽管来自英国、澳大利亚等市场的游客持续增长,但其占比仅为28%,且停留时间短、消费力有限,难以替代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

 

        TAT强调,稳定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客群需“两手抓”,而重振中国市场,仍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马来西亚的经验表明,精准政策、稳定预期和优化服务是赢得中国游客回流的关键。

       随着东盟旅游格局进入结构性调整期,区域竞争愈发激烈。

 

大灣區時報

 

免责声明:本网旨在传播资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涉及阁下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网(guojirb666@gmail.com),我们将及时作删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