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服务改革研究所(IESR)工业脱碳项目经理朱尼科・努尔・普拉塔马(右)。(图片来源:特蕾西亚・阿加莎 / 印尼之声)
雅加达 —— 政府设定了到 2060 年或更早实现净零排放(NZE)的目标。林业、能源和工业部门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工业部(Kemenperin)已设定目标,要在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这比国家目标提前了 10 年。
该目标通过工业部门脱碳战略路线图进一步细化,涵盖 9 个主要优先子行业,即水泥行业、制浆造纸行业、钢铁行业、化肥行业、石化行业、纺织行业、汽车行业、陶瓷玻璃行业以及食品饮料行业。
基础服务改革研究所(IESR)工业脱碳项目经理朱尼科・努尔・普拉塔马表示,为了实现 2030 年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至少需要 2850 亿美元的投资。
“为了达成 2030 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与气候目标相契合,印度尼西亚至少需要 2850 亿美元的投资,” 朱尼科在 7 月 22 日周二于雅加达举行的题为 “工业脱碳与劳动世界适应中的劳工挑战” 的媒体午餐会上说道。
朱尼科评估,到 2045 年,这些投资有望创造 170 万个就业岗位,到 2030 年将为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 638 万亿印尼盾。
他认为,实现工业部门清洁碳或净零排放(NZE)需依托五大支柱,即电力脱碳、环保燃料替代、提高能源效率、资源效率以及环保技术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关于印度尼西亚《2023 年第 33 号政府条例(PP)》中有关能源节约的内容,预计到 2030 年,工业领域将节约 5.28 百万吨油当量的能源。然而,在发展过程中,450 家企业里仅有 217 家上报了其能源管理方面的举措。
“从 IESR 的分析结果来看,印度尼西亚的部分行业在能源强度方面已达到相当不错的水平,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当。但要实现净零排放,还需要更具雄心的努力,” 他说。
与此同时,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本十年期间,能源效率和能源强度的提升幅度应翻倍,从 2022 年的 2% 提高到 2030 年之前每年超过 4%。
“这一目标高于政府净零排放情景中设定的目标(每年 1.8%),” 朱尼科表示。
在同一场合,印度尼西亚钢铁工业协会(IISIA)执行董事哈里・瓦尔加内加拉称,绿色工业的实施对钢铁行业的每家企业而言仍只是一种选择。
“在钢铁行业推行绿色工业目前仍处于呼吁或选择阶段,并非强制性要求或必需之举,” 他解释道。
哈里评估称,印度尼西亚钢铁工业协会(IISIA)成员中,推行绿色工业的钢铁企业仍为数不多。即便如此,他表示,钢铁行业对推行绿色工业的兴趣依然相当浓厚。
“印度尼西亚钢铁工业协会中推行绿色工业的成员仍较少,因为这需要极高的投资,同时也需要为行业提供丰厚的激励措施。不过,行业对推行绿色工业的兴趣仍然很高,” 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