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广东】广东智造 热销海外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硬核”进阶

广东智造 热销海外

高科技灯具热销欧美,模块化建筑被冰岛“复购”……日前,南方日报记者参与“活力中国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团走访发现,广东坚持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多个领域完成高端国产化替代,实现“从跟跑到领跑”,一系列产品、技术标准成功“出海”,为高质量发展写下高科技注脚。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动力电池组多机器人柔性集成制造系统。 (南方日报记者 钟志辉 摄)

向全球输出产品和技术标准

近年来,广东熠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灯光产品和相关控制设备频频出现在春晚等重大活动的舞台。

熠日科技总经理赖锦圣介绍,该企业的照明和相关控制设备主要应用于舞台、影视、文旅等领域,近70%的产品销往欧美。他说:“我们替代了很多欧美产品,海外客户对我们的依赖蛮高的。去年我们年产值达到10亿规模。”

海外热销背后,是持续的创新投入,传统照明产业正被更智能、更环保的新技术重塑。以熠日科技为例,该企业手握200多个独家专利,研发投入多年来保持在总营收的5%。

同样正被科技创新所“颠覆”的还有建筑行业。来自冰岛的英格瓦尔·艾菲约德近日来到江门,希望采购广东智造的“积木房”。

受限于日照时间、温度等因素,想在冰岛建起一栋房子往往要好几年。2019年,中集模块化建筑投资有限公司承接了冰岛一家万豪酒店的建设项目,把78个建筑模块通过航运直接送抵冰岛,然后迅速组装,铺上床单就能开业。

“模块化建筑的质量真的非常好。”英格瓦尔·艾菲约德说,有了万豪酒店的成功经验,这已是他第二次下单“复购”。这类模块化建筑的“预制”程度很高,90%以上的工序可以在工厂中完成。如今,中集模块化建筑已在海外交付200多个项目,包括17层高的酒店和极地科考站等。

随着高新科技“出海”的不止产品,还包括技术标准、行业规范等。在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等领域,“广东智造”已成为“金字招牌”。

“我们能够与海外客户共同制定工艺、设计产品和定义设备,起到主导作用。”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卢家红表示,该企业目前已在德国、波兰、瑞士、英国、美国等国家成立子公司或办事处,拓展建立研发中心、服务中心、生产基地,能够满足客户本土化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需求。

利元亨深耕电池装备领域。卢家红称,当前,该企业已陆续中标多家头部客户的批量订单,并拓展了印度、捷克、波兰等海外市场,客户质量与订单规模显著提升。截至今年5月末,在手订单金额达49.21亿元人民币,订单结构情况良好,客户覆盖国内外头部电池厂商。

“水到渠成。”亿纬锂能副总裁兼董秘江敏用四个字形容该企业的海外市场布局。以动力电池为例,亿纬锂能在全球19个国家布局了销售网络,国际知名车企和全球前十的储能集成商均为亿纬锂能的客户。

江敏介绍,亿纬锂能是国内首家实现海外量产交付的动力电池企业。相较于同行仍处于海外工厂的规划或建设阶段,该公司位于马来西亚的生产基地已于2024年1月率先实现产品交付,匈牙利工厂预计2027年基本可以实现交付,生产的大圆柱电池将供货宝马汽车。

广东微容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南方日报记者 许舒智 摄

让“金点子”加速变成“金果子”

精密滚动直线导轨副和滚动丝杠副,看着毫不起眼,却是数控机床的关键零部件,在轨道交通、半导体、机器人等领域起到重要作用。

和精密滚动直线导轨副一样“默默无闻”,而又对高端制造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有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这种微小的电子元件被称为“工业大米”,小到一部手机,大到新能源汽车等,有电路板的地方就要用到MLCC。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电阻、电容、电感等电子元器件提出更高的要求。”三环集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邱基华介绍,近年来,潮州三环的MLCC产品已完成介质层从单层5微米膜厚到1微米膜厚的飞跃,堆叠层数达1000层,也从应用场景也从消费产品拓展到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在云浮,另一家MLCC企业——广东微容科技有限公司也不断突破。“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车规类、消费电子类高端MLCC,我们已经逐一实现国产替代。”微容科技创始人陈伟荣说,过去一年,微容科技年产能突破6000亿片,销售额突破15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0%,且今年仍在持续增长。

RV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长期被日本企业垄断。2023年,巨轮智能成为国内首家通过CR认证的RV减速器企业,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RV减速器对材料、工艺、设备的要求极高,国内产业链支撑薄弱。”巨轮智能行政管理中心总经理洪福坦言,研发之路充满挑战。该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引进资深专家、联合高校攻关,并自主培养技术工人,耗时近十年逐步攻克核心技术。如今,巨轮RV减速器在精度、寿命等关键指标上已达到国际顶尖水平,规格覆盖全系列,与包括摩卡在内的多家头部机器人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近年来,智慧教育已从愿景走进现实。2005年在广州创立的视源股份,已在教育类交互智能平板领域斩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全国有280万间基础教育教室使用其产品。

“全球每3台液晶电视中有1台是使用我们生产的主板。”视源股份党委书记、首席战略资源官段宇介绍,该企业还是液晶电视主板、企业服务交互智能平板两个领域的单项冠军,连续8年上榜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拥有逾万件授权专利。

从电视到平板,一块屏幕里折射出活力满满的全新业态。

“让人们走近历史、了解历史,进行‘跨越时空’的互动。”利亚德集团励丰文化副总裁李曲柳表示,该企业大力发展“夜游经济”,在光影互动领域进行一系列技术、模式和业态创新,参与打造了南宁博物馆、粤剧艺术博物馆等一批创新文旅项目。观众可以借助沉浸式技术,仿佛置身清明上河图中的宋代街市。

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4,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四成;已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等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拥有8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电子信息制造、汽车等15个行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完备的产业链中,藏着大批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创业者的“金点子”,正在广东加速转变成“金果子”。(南方日报 钟哲 许宁宁 程羽 黄品)

明珠湾上“明珠”亮

近日,位于广州南沙明珠湾区灵山岛尖中央商务区东侧的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项目进行了亮灯测试,波浪形屋顶的万余盏璀璨星灯渐次点亮,恰似撒下点点星光,美不胜收。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高级别科学盛会——大湾区科学论坛的重要载体,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及科学产业化核心枢纽,承载交流、转化、传承三大任务,打造科学主题国际交流综合体。南方日报 余妍玲 刘伟 摄影报道

巨无霸“深圳号”首航回家

7月7日下午,“深圳号”完成跨洋首航,首次抵达深圳小漠国际物流港。这艘总长219米、可装载9200辆汽车的“海上巨无霸”,从江苏太仓出发前往巴西,之后返航回国,备受关注。当晚,小漠港灯火通明,数千辆新能源汽车有序登船。7月8日该船将搭载着6000余辆新能源汽车再次起航,赶赴欧洲。南方日报 朱洪波 陶清清 吕诗俊 摄影报道

粤潮东涌 智引未来

广东活动周期间举办了多场非遗民俗演出。 杨天智 摄

6月29日,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广东活动周落下帷幕。此次广东活动周于6月27日—29日举办,共有3万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前往中国馆参观。活动期间,世博会中国馆南广场及园区快闪舞台轮番上演了英歌舞、粤剧、醒狮等非遗民俗精品演出。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地理相近、文化相通。广东与日本的关系尤其密切。目前,广东是日企在中国投资最大的省份之一。今年前4个月,广东对日本进出口总额1447亿元、同比增长5.36%,增长幅度高于广东省整体对外贸易的增长幅度。同期,广东实际利用日本外资更是同比大幅增长超48%。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活动周期间,广州、韶关、中山、阳江等城市纷纷举办了招商引资活动,使出十八般武艺,从城市形象、优质资源、产业特色和营商环境等方面向日本企业积极介绍自身优势,欢迎日企来广东投资。

多场广东城市推介会举行

世博会是各国集中展示国家综合实力和创新成果、开展经贸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自1982年起至今,中国贸促会已代表中国政府连续参加了17届世博会。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已连续参与了多届世博会。此次在中国馆举行的广东活动周,是广东省在新一届综合类世博会上举办的重大国际活动,向全世界介绍一个开放的广东、创新的广东、有魅力的广东。

在活动周里,广东围绕“绿美广东,智创未来”主题,着力从科技创新、生态建设、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四个维度,展现广东以科技之笔绘就绿色发展的新图景。

广东省贸促会副会长谢惠蓉表示,广东活动周期间,省贸促会把粤剧、广东音乐、醒狮、英歌舞等广东非遗民俗精品带到世博舞台,表演非常精彩,引发各国观众围观和称赞。同时,广东活动周注重全方位呈现广东作为科技创新大省的国际形象,还突出展示了广东绿色发展成果。

记者注意到,广东活动周期间,多个配套招商引资活动在大阪举行。广东各地市纷纷借助这难得的机会“抢滩登陆”,加深日本企业对自身的认识,希望吸引更多企业前来落户。

“希望能有机会再去广东看看”

“欢迎来到中国馆。”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门口,来自广东企业的人形机器人挥舞着手臂,向排队进馆的各国观众打招呼,还时不时主动与观众握手。

“我能在广东看到这么多绿树吗?这只小鸟是什么品种?”在大阪世博会“绿美广东”展项前,一位美国观众看相关宣传片看得入神,忍不住连连追问工作人员。

广东活动周虽然已画上圆满句号,但广东与全球共享机遇、共创未来的故事,仍在续写。(南方日报 杨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