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由中国侨联主办,重庆市侨联、共青团重庆市委、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暨华中学校承办的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重庆营)暨“未来之桥·青聚重庆”中外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来自比利时、波兰、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30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在山城留下了寻根足迹。
欢声笑语浇灌出友谊之树
闭营仪式在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暨华中学校同步举行。仪式在温馨的活动回顾视频中拉开序幕,营员们以精彩的表演绽放青春,用真挚的友谊书写感动,在不舍的深情中,为此次寻根之旅画上温暖的句号。



多才多艺的营员们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汇报演出,歌曲演唱、乐器演奏、舞蹈表演、魔方比赛等节目精彩纷呈。刚劲有力的武术表演、悠扬婉转的葫芦丝演奏、灵动优美的民族舞蹈《知否知否》等,传递着东方神韵;古筝竹笛合奏《云宫讯音》空灵典雅,电子琴独奏展现现代风采,吉他弹唱的《BestPart》则洋溢着青春活力。营员们饱含深情的合唱《我的中国心》响彻全场,“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的动人旋律,让每个人真切感受到血脉相连的赤子深情。

如果说结营证书是这段旅程的终点,那么营员们用欢声笑语浇灌的友谊之树,才刚刚抽枝发芽。英国文麟中华文化学校王海云校长表示,距离阻隔不了文化的根脉,炎热挡不住求知的脚步。她期待所有营员都能把这段旅程的收获与感动带回海外,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小使者,把汉语的美、中华文化的韵传递给更多人。
文化的根,需要亲身去感受才能生长
“老师教我们写毛笔字、练武术时说‘这就是老祖宗的传承和智慧’,我突然明白了夏令营的意义——文化的根,需要亲身去感受才能生长。”营员代表徐意涵深情地感叹。她描述了她眼中“寻根”的意义:“相同的血脉让我们像家人一样彼此温暖。”
“三峡博物馆厚重的历史感让我真正体会到‘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深邃。”鲜活的文化体验让营员黄语萱恍然发现,“原来我的血脉中,始终跳动着中华文化的脉搏。”



十天的活动中,海外华裔青少年的足迹遍布山城。做陶器、写书法,练武术、学跳舞,唱诗词、练民乐,活动行程满满,更让营员们收获斐然。他们惊叹于洪崖洞的璀璨灯火与轻轨穿楼的魔幻景观,沉浸在麻辣鲜香的火锅中品味地道的重庆烟火气。大足石刻的千年造像,以恢弘气度展现中华文明的包容智慧,令他们深深震撼;铜梁安居古镇,川剧变脸的神奇魅力与舞龙时的齐心协作,让他们触摸到非遗文化的蓬勃脉动。在重庆科技馆,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碰撞出奇妙火花;在重庆仙桃国际大数据,前沿科技的成果展示,更让他们惊叹于数字技术对文明的创新表达;无人机矩阵划破夜空的科技浪漫,让他们在触摸厚重文明根脉的同时,也见证了科技创新为千年文明谱写出的新时代华章。
愿为散落世界的“种子”
十天相聚虽短,情谊根植绵长。


“感谢主办方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传承的种子!”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领队老师魏俊军表示。“重庆的火锅、重庆的伙伴、重庆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这么美好!”“重庆实在太迷人了,我喜欢洪崖洞和这里的博物馆!”“在这几天里,我们不仅交到了新朋友,还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营员们纷纷通过语言、绘画等表达着此次寻根之旅的切身感受。正如营员们所言,他们愿成为散落世界的“种子”,未来长成传播中华文化的参天大树,让跨越山海的根脉永远相连,让文明互鉴的桥梁更加坚固。
重庆市侨联相关部室负责人表示,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希望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的感想与感动分享给海外的家人和朋友,让更多人看见日新月异的中国活力。重庆市侨联也将持续打造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文化交流工作品牌,为海外华裔青少年提供更多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重庆地域文化的机会。(重庆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