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建筑师不能开飞机?他直接在加拿大办了所飞行学院——张宁和他的华人飞行梦

金辉染透兰里机场的跑道

一架训练机正刺破暮色

窗边那个凝视的身影

十年前还在西安画着建筑图纸

如今

他托起无数飞行梦

掠过落基山脉

每个起飞

都是对偏见的漂亮回击 

微信图片_20250729135428.jpg
01
童年英雄梦,在异国天空发芽
张宁的飞行梦,藏在父亲讲述的武汉空战故事里。那些飞机在云层间穿梭的画面,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可现实给了他一盆冷水:近视,加上国内严格的招飞标准,梦想只能搁浅。 

直到2012年移民加拿大后,他才发现,这里“只要想飞,就能学”!

2015年,机会悄然而至。一位飞行世家出身的西人老教授要退休,并转让兰里航校,张宁毫不犹豫地接手。“或许,这就是命运给予我的机会!”

640.jpg
02
一杯咖啡的尴尬,规则比人情更重要
接手航校没多久,加拿大交通部的突击检查就给张宁上了生动一课。
工作完成后,他表示要请两位检查员喝杯咖啡,对方却立马变了脸。直到老校长补充解释,“这些都是航校里的自取咖啡,免费的”。情况才得到缓解。 

原来,这样的一杯咖啡可能被视作“行贿”。而这个插曲也成了张宁的“入门课”。他带着全家啃透加拿大交通部的法规条文,把“按章办事”刻进航校基因。

2.jpg
03
几十万买架报废机?华人偏要争口气
偏见不止于文化差异。有本地同行直言:“华人懂什么航空?”。
最痛的一次教训,是买飞机时栽的跟头。教官推荐的“便宜二手飞机”,外观光鲜,实则是架报废机。维修费砸下去,总开销竟和买新机差不多。“他们就是赌中国人不懂行。”

愤怒过后,张宁憋了股劲,一定要办好航校。妻子吴运娟也果断加入航校运营。于是,晕机晕船的她开始硬着头皮学飞,听完所有教官的课,编出一套中英文飞行教材。13岁的女儿跟着练,G10就放了单飞。

这对夫妻,用脚踏实地的努力,为更多想学飞的华人铺平了道路。
微信图片_20250729135919.jpg

04

泼水礼里的成长,规则守护的自由
在兰里航校,最动人的仪式是“泼水礼”。学员首次单飞或毕业时,全校师生会笑着把水泼向他们,阳光下的水花里,藏着最真挚的祝福。 

有个山东来的学员让人印象深刻。他初中毕业,基础薄弱,却凭着一股韧劲咬牙坚持。每次通过考试,全校都会为他泼水庆祝,教官们争相拥抱这个不服输的小伙子。

“看着他从连术语都听不懂,到能独立驾机翱翔,就像看着小鸟长成雄鹰。” 

张宁说,这就是他坚持的意义——让每个平凡的梦想都有起飞的可能。

 

也正是这份坚持,让航校在疫情寒冬中依然守护着学员的蓝天梦。最困难时,张宁甚至抵押了自家房子。

4.jpg

05
十年耕耘,让蓝天没有偏见
一切付出,都有收获。 

如今,这所曾经普通的飞行学校已经完成了华丽蜕变。从最初的传统飞行培训,到如今涵盖青少年航空夏令营、无人机培训、飞行俱乐部等多元化业务;从单一的技能传授,到与高校合作开展学历教育,课程学分被加拿大多所高校认可,可以免申请直接就读。

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无数个“泼水礼”时刻的感动与坚持。 

夕阳下,张宁常站在跑道边,望着训练机变成天际的黑点。十年间,这样的场景,他已看过千百遍,但每次仍会心潮澎湃。那些从这里起飞的学员,像蒲公英种子,把对蓝天的热爱撒向世界。而张宁知道,明天的朝阳升起时,又会有新的梦想,在这片包容的天空下,等待起飞。

微信图片_20250729140009.jpg

十年

从建筑师

转身航校掌舵人

他将质疑化作动力

用专业赢得尊重

让蓝天没有偏见

张宁的故事

是关于热爱的重量

更是关于

坚持的回响

环球华人
聆听华人 聆听世界
责编:詹小斯
编辑:李若彤

华人号:华人头条-温哥华

 

免责声明:本网旨在传播资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涉及阁下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网(guojirb666@gmail.com),我们将及时作删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