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文娟博士在新加坡研讨会上探讨印尼华人身份认同与多元文化主义

新加坡讯 7月29日,我国著名印尼华人问题专家俞文娟博士(Dr. Aimee Dawis)应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ISEAS)邀请,出席“区域社会与文化研究项目研讨会”,并发表题为《印度尼西亚华人的身份认同与多元文化主义》的主旨演讲。

多元中的统一:印尼华人的文化身份演变

俞文娟博士指出,印尼的国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殊途同归)体现了这个拥有600多个民族的国家的包容性。然而,印尼华人的文化身份在历史变迁中经历了复杂演变:

  • 殖民时期:荷兰殖民者推行“分而治之”政策,将华人置于经济中间人地位,加剧社会隔阂。

  • 新秩序时期(1966-1998):苏哈托政府强制华人改名换姓,禁止公开庆祝中华文化习俗,导致年轻一代与中华文化割裂。

  • 后改革时期(1998年后):1999年瓦希德总统废除歧视性政策,2003年春节成为全国法定假日,华人文化逐步回归公共视野。

身份、记忆与媒体:华人文化的当代重构

俞文娟博士的研究发现,尽管许多印尼华人已不谙中文,但中国影视作品(如功夫剧)成为他们构建身份认同的“想象的安全空间”。她通过7个焦点小组研究发现,部分华人青少年通过中国流行文化重新连接祖籍文化。

教育与社会组织推动多元文化融合

  • 三语学校兴起: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印尼华人家庭推动中文教育,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等机构促进跨文化交流。

  • 华人社会组织:通过赈灾、教育捐助等公益行动,打破“排外”刻板印象,强化“印尼公民”身份认同。

未来展望:全球化时代的印尼华人

俞文娟博士认为,印尼正迈向更具包容性的多元社会,全球意识提升有助于少数族裔获得更多尊重。她呼吁加强跨国学术合作,深化对东南亚华人社群的研究。

俞文娟博士现任印尼大学传媒系教授、Komunika传媒杂志编辑,并担任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客座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中印尼文化交流。此次演讲再次彰显其作为跨文化研究领军人物的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