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自安塔拉
雅加达讯 —— 劳工党联合工人联盟(KSP-PB)对工业部称 2025 年上半年吸纳 30.3 万名劳动力的说法提出质疑。
劳工党主席兼印度尼西亚工会联合会(KSPI)主席赛义德・伊克巴尔表示,这一说法并未反映就业市场的真实情况 —— 当前就业市场正面临大规模裁员潮,尤其是在纺织、服装、电子、零售、商场贸易、酒店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这份数据难免让人怀疑只是‘自欺欺人’,且带有政治目的,仿佛在 2025 年 1 月至 6 月实体经济遭遇大规模裁员冲击的背景下,就业市场仍一片向好。特别是纺织、服装、电子、电子元件、零售、商场贸易、酒店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裁员情况尤为突出,” 伊克巴尔在 8 月 8 日(周五)的书面声明中说道。
工人质疑工业部数据的六大原因
伊克巴尔指出,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六大理由质疑工业部的数据。第一,工业部未按行业类型、企业名称、吸纳劳动力数量、正规或非正规部门、以及劳动力吸纳地区等形式呈现数据。而另一方面,工人联盟却提供了完整的裁员数据表。
第二,工业部的数据与印尼社会保障机构(BPJS Ketenagakerjaan)的数据相矛盾。该机构记录显示,2025 年 1 月至 6 月期间,由于裁员,参保人数有所减少。事实上,新入职的正规工人本应直接登记参保。
“如果按照工业部的逻辑,印尼社会保障机构的参保人数理应增加 30.3 万人。因为所有在正规部门工作的人入职时都应立即登记参保。但为何该机构称 2025 年 1 月至 6 月的参保人数有所减少?这实在是令人费解的数据,” 伊克巴尔说。
伊克巴尔接着表示,存在将非正规部门劳动者数据混入统计的可能性。在他看来,网约摩托车司机、兼职人员或其他非正规部门从业者可能被纳入统计,尽管他们并未享受社会保障,也未获得体面工资。
“显然,若情况属实,工业部的数据便荒诞且带有政治色彩,因为非正规部门的劳动力吸纳既无社会保障,工资也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这难免让人怀疑 30.3 万人的数据只是‘自欺欺人’的政治操作,” 他说。
伊克巴尔还提到,工业部的数据存在偏见。他对该部门数据与中央统计局(BPS)数据的一致性提出质疑:“当工业部引用中央统计局的定义来呈现 30.3 万人的劳动力吸纳数据时,是否采用了统计局对‘就业者’的定义 —— 即一周内工作至少 1 小时的人?若以此定义统计,工业部的数据便存在偏见。”
此外,工业部的数据被认为与实际情况不符。例如,各类招聘会现场求职人数激增、场面混乱,这恰恰证明就业难度之大。
伊克巴尔并不否认有外国投资进入印尼并向制鞋业注入资金,但他表示,大规模的就业岗位增加必然是分阶段进行的,而非一蹴而就。
“的确,有来自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和中国大陆的外国投资者在印尼经营制鞋业,这些企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即便一家企业能吸纳数千名工人,他们也是在数年内分阶段完成劳动力招聘的,” 他解释道。
“不可能在短短一个学期内就实现大规模劳动力吸纳,因为制鞋业需要在未来三到五年内逐步建设新工厂、投资新设备,” 伊克巴尔接着说。
基于此,劳工党敦促政府以透明、可衡量且无偏见的方式公布就业数据。伊克巴尔强调,实际情况显示裁员仍在持续发生。
“仅今年 7 月,特加尔的 PT MKI 公司就有 600 人被裁员, Bekasi 的 PT Kirio 公司计划裁员 200 人,茂物的 PT Sinarup Jaya Utama 公司有 87 人被裁员。甚至连被裁工人的合法权益都未得到偿付,” 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