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广东】“绽放”十五运 湾区“同心暖”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残特奥会奖牌发布

“绽放”十五运 湾区“同心暖”

8月2日,“湾区同心 全运同行”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在深圳举行。活动现场正式发布礼仪服装、颁奖音乐、残特奥会奖牌,以及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并向全国发出湾区邀约。朱洪波 姚志豪 摄

8月2日,“湾区同心 全运同行”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倒计时100天启动仪式在深圳举行,现场正式发布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绽放”、残特奥会奖牌“同心暖”,以及礼仪服装、颁奖音乐,并向全国发出湾区邀约。

当日活动在《方少年》的旋律中以舞蹈形式拉开帷幕,龙舟舞通过展现“开龙头点睛”的起龙仪式,表达了龙舟扬帆起航的美好寓意,在彰显岭南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寓意着本届盛会的美好开端。人屏互动舞将乒乓球、女排、篮球(轮椅)、击剑、花样游泳、马术编为六个方阵,对六大项目的经典动作进行了创新编排。独具创意的舞蹈引得现场掌声不断。

活动现场设置全运会发布环节,会徽、吉祥物、十五运奖牌、十五运服装分别在现场向来宾进行展示。现场大屏幕通过主屏展示三色粒子和花瓣融合的会徽演化视频、侧屏则以呈现粤港澳地标的形式凸显三地融合主题。现场还通过会徽、15字样的水纹、牡丹花、吉祥物、66道纹理等细节的视频展现,让观众全面感受全运会竞技体育项目奖牌和群众赛事活动奖牌的创作理念。

残特奥会奖牌“同心暖”也揭开面纱。奖牌顶端挂钩采用岭南特色“镬耳屋”造型,奖牌正面镌刻会徽和连绵海浪纹,背面以港珠澳大桥为背景,吉祥物中华白海豚浮雕高擎火炬,并附有盲文,让视障运动员能够亲手触摸这份荣耀。

誓师环节,运动员、志愿者、工作人员代表齐声喊出:“我们准备好了!”活动最后,粤港澳三地歌手联袂串烧演唱《东方之珠》《七子之歌》《我和我的祖国》等经典歌曲,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今日广东”侨刊乡讯国际供稿中心 许仪 汪祥波 见习记者/蔡敏玲)

2025大湾区(广东)非遗品牌活动启幕

秀出“非遗+”万象生机

2025大湾区(广东)非遗品牌时尚之夜集结粤港澳三地22个非遗服装品牌,彰显岭南文化特色。南方日报记者 仇敏业 摄

8月2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5大湾区(广东)非遗品牌活动在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启动,粤港澳三地约120个非遗品牌及相关企业参与。活动以“一秀一展一会”为载体,全方位呈现大湾区非遗品牌在传承与创新中的探索成果,生动展现非遗与旅游、科技、时尚等领域深度融合、相互赋能的鲜活实践。

当天,广东省多场重大非遗品牌活动同场推介。其中,2026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活动将在茂名举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还联合新浪微博发布“广东非遗传薪者计划”,以“个人账号孵化+市场通路拓展”模式,打造广东非遗展示与交流新平台。

汇聚湾区资源助力“两创”

本次活动广泛聚合广东省21个地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粤港澳三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相关保护单位及企业等多方力量,聚焦非遗助力人文湾区建设、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三大方向,集中发布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示范性与可推广性的非遗保护实践创新案例,并在活动现场举行颁奖仪式。

随着粤港澳三地协同的深入,大湾区非遗传承的协作交流体系初现端倪,涌现出不少大湾区合作的优秀案例。粤剧课本剧《木兰诗》自2023年启动以来,荣膺第二届粤港澳少儿戏剧小梅花荟萃活动最高奖“金花十佳第一名”等多项殊荣。

由佛山粤剧传习所(佛山粤剧院)发起的“佛山少儿粤剧艺术节”,是全省少儿粤剧推广领域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之一。经过连续7届的实践,艺术节已吸引来自大湾区的300余所学校及机构加盟、数万名师生参与,累计收到超过1200件作品。

“广东的产业基础、香港的国际营销、澳门的节庆活化,大湾区可谓各具优势。”华南农业大学岭南文化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徐燕琳表示,通过跨境合作、产业联动和技术共享,粤港澳三地走出一条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

她期待,未来三地可通过构建非遗项目与传承人互认机制,设立“湾区非遗创投基金”,成立“非遗跨境数字平台”,整合资源为非遗“两创”添砖加瓦。

非遗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大湾区非遗展现出雄厚的“造血”能力,为“县域强、镇域兴、乡村美”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内生动能。

随着“广清一体化”战略的深入推进,从2022年开始,狮舞(广东醒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龚桂冬,彩扎(广州狮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金明团队,与清远连山太保镇政府合作,在当地建立狮舞文化产业项目。

文旅融合的深入也让各地非遗“旧貌换新颜”,成为一张张闪亮的“文旅新名片”。依托“龙舟+龙狮”打造的“南海龙超”、频频“破圈出海”的普宁英歌等品牌项目,都在本次入选之列。

在国潮风靡的当下,不少“老字号”同样勃发“新枝”。中华老字号广州酒家联合广州博物馆研发首款城市手信文创食品礼盒“穿粤记——发现广州宝藏”,并推出剧本杀、研学巴士、真人棋盘等衍生产品,深受市民欢迎。

品牌共“秀”岭南新国潮

活动当晚,2025大湾区(广东)非遗品牌时尚之夜亮相白鹅潭。活动集结粤港澳三地22个非遗服装品牌,集中展示一批创新设计制作的非遗服装服饰作品,深度运用广绣、潮绣、抽纱、瑶族刺绣、香云纱染整技艺等非遗项目,彰显开放包容、多元共生、与时俱进的岭南文化特色。

其中,非遗服装秀以“传承”为轴线,串联“祖辈的坚守·父辈的突破·新生代的超越”三幕篇章,通过讲述三代非遗传承人的技艺传承故事。粤剧、岭南古琴、广东醒狮、陆丰皮影戏等非遗项目与现代秀场有机融合,呈现一场沉浸式“非遗盛宴”。客家山歌与AI电子混音联袂登台,更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2025大湾区(广东)非遗品牌创意展在广东省非遗馆同场开展。展览以“非遗万象生机”为主题,通过87个非遗品牌、约100项非遗项目、200多件非遗展品,以“金、木、水、火、土”五大篇章凸显广东非遗魅力。此外,展览还开设古琴斫制技艺、传统香制作技艺、广州泥塑、佛山木版年画等体验课程,引导观众在手作中真切感受非遗的独特乐趣与文化温度。(“今日广东”侨刊乡讯国际供稿中心 杨逸)

一纸烽火侨批诉说潮汕侨胞家国情

“烽火侨批家国情”侨批档案专题展观展活动8月3日至9月30日在汕头市举行。图为8月5日展出的部分侨批。林大森 摄

“兹国难当头,为争取国家存亡保守领土而致大战。在广东,一方面粮食自然高贵,只求勿至恐慌,勿逢战争之地,则愿足矣。当此时期,家中须着节俭……”8月5日,记者在著名侨乡广东汕头举办的“烽火侨批家国情”侨批档案专题展观展活动看到,1938年马来西亚潮汕华侨陈嘉成寄澄海双亲的批信中,表达了对家乡境况的担忧和对家中亲人的牵挂。

  “烽火侨批家国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侨批档案专题展观展活动8月3日至9月30日在汕头市举行。

  此次共展出侨批及相关资料图片130多幅,其中精选的抗战时期潮汕地区珍贵侨批档案,通过图文加实物形式,讲述抗战时期海外侨胞爱国爱乡的拳拳赤子之心和海内外潮汕儿女并肩作战、共御外辱、顽强不屈的英勇抗战事迹。

  “侨批”是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给家乡眷属的书信和汇款合称,长期流行在海外华侨华人的侨居地与东南沿海侨乡之间,流传时间长达150多年。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振盛兴批局创始人曾仰梅之子曾益奋5日参观展览时告诉记者,振盛兴批局由父亲于1899年创办。抗战时期,振盛兴批局千方百计通过水客经东兴汇路把侨批转入汕头,以解侨眷燃眉之急。当年在潮汕地区,有着数百万侨眷,依靠着家人通过侨批从海外寄回生活费。

  汕头市政协文史研究员、侨批收藏家马学东表示,“东兴汇路”是这次侨批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战最艰难的时候多方合作打造的一条抗战特殊侨批运输通道。“东兴汇路”带来的侨汇养活了潮汕以及福建南部几百万侨眷,同时它也是一条输血线,运送了海外华侨的捐款和物资,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的抗战。我们要继承侨批精神、传播侨批精神。

参观侨批展的少年赵苡然说:“一封封抗战时期的侨批中有许多老故事,看到华侨们在祖国困难的时候坚持寄钱支援祖国,我很感动,要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中新社 李怡青)

迎接全球潮人“归潮”团聚

7月18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官网发布《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关于第二十三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的批复》,正式官宣第二十三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举办时间。消息一经公布,引发潮州市各界热烈反响。

“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是广大潮籍华侨华人敦睦乡情乡谊、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市侨联主席陈堆义表示,市侨联将积极发挥联结中外的桥梁纽带作用,全力以赴做好年会各项筹备工作,借助侨联网站、微信公众号、《潮州乡音》、“潮州话・呾你知”软件等宣传平台,向海内外乡亲全方位展示潮州文化和潮人故里、美丽侨乡的新形象、新风采,助力深化交流合作,厚植家国情怀,汇聚侨界力量,共同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同时,借助举办年会契机,市侨联也将加强与海外社团的联络联谊,提升为侨服务能力水平,为广大侨胞回乡创新创业、合作交流、寻根问祖等提供更加便利、贴心的服务,助力潮州打造世界潮人寻根地。

随着年会的临近,潮州这座被誉为海内外潮人精神家园的古城,正汇聚着各方的热切期盼,以最饱满的热情、最周到的服务、最深厚的文化底蕴,迎接全球潮人“归潮”团聚,共襄盛举,共谋发展。(“今日广东”侨刊乡讯国际供稿中心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婕 吴育杭 丁玫 黄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