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柔佛州借人工智能热潮成为全球数据中心建设热点,吸引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投资。然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耗费大量电力和水资源,引发对可持续性的担忧。
本文详细介绍柔佛州数据中心市场的迅猛增长、经济效益及水资源挑战,探讨马来西亚如何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新苏黎世报》
从外观上看,马来西亚柔佛州(Johor)的数据中心与普通工厂无异,但它们没有窗户,因为内部只有处理器在处理海量数据。这些建筑坐落于柔佛州南部,距新加坡边境仅数公里,红色土壤被翻开,更多数据中心正在建设。全球对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需求激增,尤其在人工智能(KI)热潮下,聊天机器人的每一次请求都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柔佛州因此成为东南亚数据中心建设的焦点。
据数据中心分析机构DC Byte报告,柔佛州是东南亚增长最快的数据中心市场。数据中心容量以所需电力(兆瓦)衡量,未来几年,柔佛州预计建成总计5790兆瓦的数据中心,其中约10%已投入使用,其余正在建设或规划中。相比之下,整个欧盟的数据中心总容量仅略超1万兆瓦。
年轻电气工程师阿南(匿名)参与柔佛州数据中心建设。他感慨:“过去,大学毕业生像我只能去吉隆坡或新加坡找工作。现在,数据中心让我能留在家乡。”他透露,过去建设一个数据中心需一年半,如今缩短至一年,投资者甚至希望六个月内完工,凸显行业的高速发展。
多年努力促成数据中心热潮
马来西亚成为数据中心枢纽并非偶然。十多年前,政府制定计划,通过低税率和廉价电力吸引投资。马来西亚官员长期参加国际会议,了解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建数据中心的监管需求。相比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准备更充分,政策更连贯。目前,亚马逊已在马来西亚建成数据中心,谷歌的正在建设中。2024年,政府收到101份数据中心建设申请,显示出强劲势头。
2019年,新加坡因土地和能源限制暂停新建数据中心,企业转而寻找区域替代方案,柔佛州因此受益。柔佛州紧邻新加坡,许多新加坡人视其为“后花园”。从新加坡到西方和中国的海底电缆为柔佛州提供连接优势,数据中心正铺设电缆与新加坡互联。过去,数据中心主要服务云存储,保存照片或企业文件。如今,人工智能的普及进一步推动柔佛州的建设热潮,对计算能力的需求大幅增长。
另一个原因是,美国、欧洲和中国对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建设阻力增加。阿南表示:“这些中心的资源消耗相当惊人。”
资源挑战:电力与水资源
翁进成(Ong Chin Seong)三十多年前进入数据中心行业,其公司PWS集团在吉隆坡周边建设和运营多个数据中心。他解释,行业模式未变:公司建造数据中心,出租计算能力。过去,容量以平方米衡量,现在以耗电量(兆瓦)计算。“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是电力吞噬者,”翁进成说。
柔佛州最大的数据中心集群由NTT公司建设,计划容量达290兆瓦。这不意味着持续消耗290兆瓦,但这是最大容量。每年,这个集群的耗电量相当于一座50万人口的欧洲中等城市。
翁进成既兴奋又担忧。数据中心为马来西亚带来数字基础设施和就业机会,2023年柔佛州吸引38亿美元外国投资,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然而,人工智能热潮让行业变化迅速,本地企业被国际巨头吞并。政府以低税率和廉价电力吸引外资,但翁进成担忧:“我不知道还能以独立企业身份坚持多久。”在中美地缘政治紧张背景下,马来西亚作为中立地带吸引投资,但需通过税收或本地化政策确保投资惠及本地经济。
近期,一起建筑商向分包商索取数百万美元的腐败丑闻引发关注,政府官员因此不愿公开讨论数据中心问题。
水资源:最大的隐忧
扎亚娜·扎伊卡里亚(Zayana Zaikariah)在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所研究能源与气候问题。她表示,关于数据中心的数据尚不充分,但她相信,只要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性,数据中心对马来西亚数字经济有益。“我相信我们能找到平衡,”她说。
然而,环境问题是批评者的核心关切。马来西亚大部分电力来自燃煤,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可能增加碳排放。更令人担忧的是水资源。数据中心的处理器需冷却,柔佛州数据中心旁耸立着巨大冷却塔。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不仅耗电,还需大量水资源。
前国家水务委员会主席查尔斯·圣地亚哥(Charles Santiago)指出,由于大部分数据中心仍在建设,其影响尚未完全显现。一个100兆瓦数据中心每天需200万升水冷却,AI查询每次消耗2至150毫升水。到2035年,柔佛州数据中心可能每天需4.4亿升水,占全州用水量的近四分之一。
圣地亚哥担忧,数据中心主要依赖饮用水冷却,而马来西亚缺乏处理雨水的基础设施。“水主要来自河流,经处理后分配给居民、工业和农业。现在多了一个大竞争者。”他补充,气候变化导致水资源减少,人口增长加剧压力,“我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水。”
政府计划年内出台法规,要求数据中心节约水电,但尚不清楚是否适用于已获批的中心。圣地亚哥总结:“马来西亚想要数据中心,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能否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