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自安塔拉
雅加达 —— 多国制造业活动有所改善,但仍有不少国家深陷收缩阶段。不过,今年 8 月,印度尼西亚成功走出了过去 4 个月的收缩阶段。
根据标普全球(S&P Global)发布的报告,2025 年 8 月印尼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 51.5,较 2025 年 7 月的 49.2(低于 50 的临界点)有所上升。
此前,印尼制造业 PMI 自 2025 年 4 月起便陷入收缩状态,当时指数跌至 46.7。
同日,标普全球还公布了部分东盟国家的 PMI 表现,如菲律宾(50.8)、泰国(52.7)和缅甸(50.4)。
最新报告还显示,2025 年 8 月日本 PMI 升至 49.7,但仍低于 50 的临界点,意味着该国制造业仍处于收缩阶段。此外,韩国制造业 PMI 虽保持扩张态势,但涨幅微弱,从 7 月的 48 升至 8 月的 48.3。
另一方面,中国台湾地区制造业 PMI 升至 47.7,较前一月的 46.2 有所上涨。而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尽管 2025 年 8 月中国制造业 PMI 从 7 月的 49.3 微升至 49.4,但仍处于收缩区间。
从该报告来看,多数国家仍处于平均收缩阶段,主要受制于国内外需求的持续下滑。因此,制造业生产需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
尽管如此,标普全球的经济学家仍认为部分国家已出现复苏信号。例如,日本制造业仍在继续生产并增加劳动力储备,为未来需求增长做好准备。
标普全球市场情报(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副总监安娜贝尔・菲德斯(Annabel Fiddes)表示:“有迹象表明,通胀压力已有所缓解。特别是 7 月投入成本通胀率维持在近四年半以来的最低水平附近,销售价格也处于四年多来的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印尼制造业的复苏势头得益于生产和新订单量的双重增长。对此,企业在第三季度中期增加了采购活动和员工数量,以满足额外的生产需求。
制造业企业也增加了采购库存,但由于库存商品被用于满足订单需求,成品库存有所下降。
标普全球市场情报经济学家乌萨马・巴蒂(Usamah Bhatti)表示,在 2025 年第三季度中期,印尼制造业在经历了过去 4 个月的收缩后,首次出现运营状况的回升。
巴蒂在 9 月 1 日(周一)发布的最新报告中表示:“企业的产出和新订单均实现新增长,其中出口订单增幅达到近两年来最高水平。”
价格方面,美元走强被认为推高了原材料进口成本。因此,尽管输入性通胀率处于过去五年最低水平之一,但输入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为维持利润空间,制造业企业以 2024 年 7 月以来最快的增速提高了产品售价。
尽管成本压力仍存,制造业企业却依旧保持乐观。调查显示,企业确信未来一年内产量将持续增长,这一信心得益于对经济形势和消费者购买力改善的预期。
他表示:“企业还预计,随着对未来一年前景的乐观情绪不断增强,短期内产出增长将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