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专家:中国叙事对全球南方更具吸引力

▲2024年9月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附近拍摄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标识(新华社)

如今,大国竞争构成国际政治的整体框架。中国越来越深地参与全球事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此感到不安,将北京视为一个必须予以抵制的系统性战略竞争对手。目前,打压或平衡中国崛起的意图正影响着西方针对全球南方的战略。迫使他国选边站队已成为西方一个常用的策略,但全球南方国家既不会放弃中国,也不愿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

美国试图通过霸凌手段遏制中国在非西方世界影响力的做法很可能适得其反。特朗普总统的不可预测性和他对国际规则与准则的蔑视,再加上西方软实力的持续衰退,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也助力中国在话语层面上将全球南方(中国也是全球南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新定义为一个非西方的阵营。

在一个讲究交易的世界里,中国所能提供的合作空间多于其他主要大国。这一点在东南亚国家中尤为明显,因为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推进阶段。过去十年间,中国在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项目上的投入远超其他国家。

因此,当印尼外交政策协会与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开展的多项调查显示,如今有更多的东南亚民众将本地区的经济未来与中国而不是与美国或欧洲绑定,这一结果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

外交领域也呈现类似趋势。在特朗普政府推进“美国优先”议程并对多边机构与协议发起攻击时,全球南方国家发现中国叙事更具吸引力。中国长期以来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可靠合作伙伴的努力已经见效,目前中国与东南亚、拉美、加勒比地区、非洲及中东地区建立了多个合作论坛。

借美国及西方在道德层面与相对物质实力上的衰退之势,中国正将全球南方的地缘政治身份重新定义为非西方阵营,并将自身定位为该阵营的核心成员。在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在全球引发广泛担忧并接连对多国加征关税时,中国宣布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

全球南方的许多国家将中国视为同样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美国将中国崛起视为威胁,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却从中国的成功中获得启迪,并打算借鉴其经验。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美国潜在竞争对手的地位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多极化进程。许多中等强国与全球南方国家认为,多极化是它们在全球政治中获得话语权的必要体系条件。许多全球南方国家也通过“多元结盟”或“战略对冲”寻求战略自主,将多极化世界视为提升自身独立性的重要途径。

全球南方国家还担忧,明确的战略选边可能使它们卷入阵营对抗政治,有可能加剧地区分化。

东南亚国家联盟秉持不选边站队的立场,既与美国也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东盟既参与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也参与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

尽管中东地区目前面临地区内部极化与敌对(如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伊朗与海湾国家的争端),但多数地区行为体并不愿在现有的地区紧张局势上再叠加全球层面的对抗。美国仍是头号地区安全行为体,但中国现已成为该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尤其是海湾国家。地区各国并不将与美国的关系视为深化对华合作的障碍。美国为海湾国家提供安全保护,而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同样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

中国始终致力于成为全球南方国家的一个“可靠且具吸引力的选择”,从不强迫这些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反观美国,它在施压各国做出非此即彼选择的同时,从未真正投资自己,以将自身打造为更优选项。对全球南方国家而言,中国叙事之所以更具吸引力,是因为它们相信,一个能提供多元化选择的国际体系远比一个强迫它们选边站队的体系更符合自身利益。(编译/涂颀)

本文由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8月25日发表,题为《为什么全球南方不会放弃对中国的期望》,作者是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咨询研究员加利普·达拉伊、印尼外交政策协会主席迪诺·帕蒂·贾拉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