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丹心 | 《三千南侨机工筑起不沉补给线》(上)

赤子丹心——抗日烽火中的华侨故事

图片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中,海外华侨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持祖国抗战,海外华侨以空前规模组织起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这是华侨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运动,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片

为纪念华侨抗战功勋,深圳人民广播电台制作推出《赤子丹心——抗日烽火中的华侨故事》,以真实历史讲述呈现海外华侨伟大的爱国精神和赤子情怀。

他们是一个个漂泊异乡的儿女,也是跋涉万里救国图存的归国者。海外华侨与祖国共同写下的抗战记忆,映照了中华民族在战火中凝聚奋起、奉献牺牲直至最终胜利的光辉历程。这些穿透八十载的历史回响仿佛在诉说:无论距离有多遥远,中华儿女的命运始终紧紧相连。

图片

第一集:

《三千南侨机工筑起不沉补给线》(上)

抗战时期

滇缅公路

是中国获得国际援助的最重要通道

1146公里

每1公里就有1名机工献出生命

一千多名机工舍身殉国

他们以个体生命筑起祖国生命线

他们有共同响亮的名字——

南侨机工

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的简称。南洋即指今东南亚,华侨将汽车的动力部分称为“机器”,称司机为“驾驶工”,称汽车修理工及其他机修人员为“修机员”,“机工”是两者统称。

图片

△盘曲的滇缅公路

1939年10月广州沦陷后,祖国南大门被堵死,长达 1146公里、1938年建成的滇缅公路成为中国获得国际援助的陆上主要通道,这条“抗战输血管”是抗战时期中国最重要的补给线和生命线。

日军极力封锁轰炸这条公路,仅滇缅路上的“咽喉”惠通桥和功果桥,就各被炸20次以上,这条临时公路路况极差,这就要求专业过硬的驾驶和技术人员担当运输,国内这两者奇缺,初期时这条公路事故频发,以至于这条维系抗日存亡的“生命线”被称为”死亡线“。

图片

△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上驾车行驶。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图)

在此危急情况下,南侨总会在南洋“征募”司机和修理技工,回国参抢运作战物资,征募通告发出后,南洋各地的华侨成群结队地涌向报名地点并申请回国参战。

在新加坡英国汽车公司工作20多年的工程师王文松,在当地月薪水折合当时国内货币约700元,而招募机工的每月薪水仅30元。但王文松毅然报名,他抛弃安稳生活,告别母亲、妻子及三个孩子,带领10多个徒弟自备修理工具回国。王文松其后在滇缅路上任下关修理厂厂长,为抢修军运车辆作出巨大贡献,却不幸在1943年因车祸牺牲殉国。

图片

△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上驾车行驶。

(新华社/图)

在归侨机工的行列中,还有“花木兰”式巾帼英雄。1939年,女扮男装回国的马来亚槟城华侨李月美,瞒着父母穿着弟弟的衣服、以一个铁血男儿的身份报名回国,她一直在一线努力工作并竟然没有被发现。直至在滇缅公路运输翻车身负重伤,被工友杨维铨救出送进医院时,这才暴露了女儿身。康复后,李月美在滇缅路担任护士工作,与抢救并照料她的杨维铨结为伉俪,被传为一时佳话。何香凝女士为表彰李月美爱国事迹,特为其赠题四个大字:“巾帼英雄”!

 

来源:深圳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