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帆影下的青年新声——“我们与世界对话”中印尼青年媒体人交流活动侧记

八月的雅加达,椰影婆娑,海风送爽。在微观印尼园客家博物馆内,一场以青年为名的对话正热烈进行。今年是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交75周年、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8月29日,由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印尼国家电视台(TVRI)主办,中国广西国际传播中心(广西日报社)、中国广西广播电视台、印尼《印华日报》承办的“我们与世界对话”中印尼青年媒体人交流活动在此成功举办。来自中印尼两国媒体、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近百名青年代表齐聚一堂,共话传统友谊、展望合作未来。

本次活动获得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截至9月3日,印尼国家电视台(TVRI)、《印度尼西亚日报》《印华日报》《环球日报》《印度尼西亚商报》、印尼亿乐荣电视台,柬埔寨头条、老挝头条、泰国头条,以及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中新社等国内外31家媒体平台及社交媒体账号,以中、英、印尼、柬、老、泰、越等语言,发布活动相关稿件344篇次,新媒体阅读量超2000万次。印尼国家电视台(TVRI)总裁伊曼·布罗托塞诺表示:“希望此次交流成为双方合作的桥梁,推动两国媒体领域的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

两国青年代表围绕活动议题深入对话。

命运与共: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伙伴情谊

“中印尼友谊源远流长,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佳话。近年来,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印尼双边关系持续高位运行,进入共建命运共同体新阶段。”活动伊始,主持人的开场白道出了中印尼关系的历史纵深与时代意义。在“命运与共好伙伴”议题交流中,中印尼青年代表从历史与现实维度,共同回顾了两国友好交往的坚实足迹。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副院长罗传钰以文物为证,讲述了两国深厚的历史联结:“广西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的水晶珠链,与雅加达国立博物馆展物高度相似,这正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将两国紧密相连的见证。”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之地,印尼与中国在历史长河中结下的深厚情谊,成为当代青年携手前行的精神纽带。

印尼国家电视台(TVRI)高级制片人艾哈迈德·扎卡里亚分享了媒体视角下的两国合作成果:“印尼和中国早有合作基础,在贸易、经济等领域互动密切。通过媒体合作,我们发现两国在文化、传统、科技等方面有诸多共通点。雅万高铁开通时,我们获得报道机会,播出高铁首发相关内容后,深受印尼民众欢迎。”他特别提到,TVRI已与广西国际传播中心达成战略签约,“我们期待与广西开展更深更广的合作,印尼国家电视台已做好准备,将聚焦两国交流重要时刻,助力两国关系发展。”

两国青年交换寄托美好寓意的礼物。

融合共进:架起民心相通的媒体桥梁

“媒体是沟通民心的桥梁,青年媒体人更是两国友好的使者。”在“媒体融合共进”议题讨论中,两国媒体代表围绕技术创新、内容创作、跨文化传播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展现出青年一代推动媒体合作的责任与担当。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刘菀莹谈及青年媒体人使命:“技术让传播更便捷,情感让内容更温暖。我们年轻人拿起摄像机,就是要记录下两国‘患难与共’的真实瞬间,让两国人民的情感共鸣看得见、听得见。”

印尼亿乐荣电视台记者娜米分享了她的广西参访经历:“南宁是一座充满未来感的城市,当地的科技、文化、人文风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美食也十分可口,这段经历非常特别。”她期待两国不仅在媒体领域携手,更能在人文领域加强交流。

广西国际传播中心青年记者黄君栋则以一份特殊礼物,诠释了媒体合作的创新方向。在礼物交换环节,她展示了一幅AI创作的画作:“这幅作品完全由AI生成,融入了中印尼交往的多个见证元素——雅万高铁与郑和下西洋的船只、即将召开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还有日益繁忙的港口,这些都象征着两国愈发密切的合作。”

她说道:“AI已能理解中印尼过往的交往历程,希望未来AI能助力两国合作深化。过去75年,两国从相识到相交、从合作到共赢;期待未来75年,后人会说这一代年轻人用AI推动了中印尼合作,创造了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与世界对话”中印尼青年媒体人交流活动现场。

携手向未来:凝聚共识的时代之声

活动期间,中印尼青年代表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等议题充分交换见解。各方对活动的评价,更凸显出此次交流的深远意义——不仅为两国青年搭建起学习、分享、合作的平台,更汇聚起共促友好、共谋发展的青年共识。

“这场对话为两国青年架起了互知互信的桥梁,青年代表与行业专家深度研讨、交流思想,让未来合作的路径变得更加明确。”中国中铁印尼雅万高铁项目经理部三分部商务物资经理潘伟乐从基建合作视角出发,言语间满是对交流成果的认可,“我们期待以雅万高铁这一标志性工程为纽带,让印尼民众真切感受到中国及广西的蓬勃活力,也让中国更好地读懂印尼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故事。”

谈及交流中的思想共鸣,印尼人工智能机器人架构师、工程师黄约翰难掩兴奋:“大家分享的观点让我深受触动。在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各领域、两国应如何开展务实合作等问题上,媒体记者们的思考与我的想法高度契合。衷心希望这类交流活动能持续举办,让两国青年间的沟通更紧密、合作更深入。”

印尼国家信息与通信技术企业家协会总主席苏福基聚焦未来合作,主动发出邀约:“印尼与中国合作潜力巨大,尤其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的应用技术发展速度和先进程度有目共睹。我们很荣幸能把握这一合作机遇,作为协会总主席,我在此发出深化合作的邀请,愿与中方携手推动印尼人工智能领域发展。”

苏福基还表示:“我们特意邀请了印尼大学生参与今天的活动,希望借此搭建青年合作交流桥梁——这些年轻人,正是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未来的中坚力量。”

夜幕渐垂,讨论却依旧热烈,大家意犹未尽。从历史深处的海上丝路帆影,到新时代的雅万高铁飞驰;从主流媒体的携手同行,到AI技术的创新赋能,两国青年正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印尼友好的接力棒在青年手中传递,两国合作的未来在青年心中点亮。

雅加达青年舞者表演民族舞蹈。


话友谊 向新程

“我们与世界对话”中印尼青年媒体人交流活动精彩观点摘登

议题一:“命运与共好伙伴”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副院长 罗传钰:

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与全球性挑战,中国与印尼以真诚和信任深化合作,实施了雅万高铁、中印尼“两国双园”等项目,为两国民众带来实在利益,赋予“万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为南南合作树立了和平共处、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合作典范。中国与印尼共建命运共同体最终落到了以人为本,让老百姓也能喜笑颜开。

印尼国家电视台(TVRI)高级制片人 艾哈迈德·扎卡里亚:

我们与中国媒体合拍了反映共建“一带一路”的纪录片《火炬》,“火炬”象征照亮,“一带一路”的使命是连接中国与包括印度尼西亚在内的周边国家,重焕丝绸之路光彩。

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营销高级总监 刘琰:

携手造车、修路、造桥,不仅是项目共建,更是在当地播种发展机会。每一辆合作生产的汽车、每一条贯通的道路、每一座架起的桥梁,都承载着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见证着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生动实践。

中国中铁印尼雅万高铁项目经理部三分部 商务物资经理 潘伟乐:

当技术遇到真诚,合作才有灵魂。高铁的意义不仅在于跑得有多快,更在于让两国民众走得更近。

议题二:“媒体融合共进”

印尼亿乐荣电视台记者 娜米:

我把这份智慧带回印尼,让学习成为交往的桥梁,把友谊写进每一次报道。

广西国际传播中心(广西日报社)记者 黄君栋:

让声音跨越山海,让故事连接人心,是媒体融合时代我们青年人最好的表达方式。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刘菀莹:

优秀的文化内容具有跨越国界的力量,真实的故事是理解的最好桥梁。

阿里巴巴国际站印度尼西亚商务拓展经理 史蒂文·旺萨·维拉哈贾:

人工智能为跨境电商提供更有力的服务支撑,让生意更好做,让客户更喜欢。

议题三:“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印尼国家研究和创新机构(BRIN)人工智能和 网络安全研究中心 迪尼·弗罗尼塔斯阿里:

印尼与中国的AI合作不仅能加速两国数字化转型,也能为亚洲可持续发展作出实际贡献。

广西达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温家凯:

最好的翻译是“心与心”的交流,当人工智能理解中印尼文化共通之处,就能成为有温度的沟通桥梁。

印尼人工智能机器人架构师、工程师 黄约翰:

在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中国已积累坚实经验,印尼正迈出关键一步。我们可借鉴中国成熟经验与技术路径,加快自身发展,在合作中实现技术共研、成果共享。

广西国际传播中心(广西日报社)记者 黄君栋:

广西国际传播中心(广西日报社)记者黄君栋现场带上中国企业研发的AI眼镜,与参会嘉宾就人工智能与人类协同发展进行交流。

当AI成为我们的工具、我们的创作伙伴,人的价值不是被替代,而是在人机协作中被进一步放大。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记者 蓝于涵 黄君栋 罗 锐 梁 夏 潘锦才 关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