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丹心 | 《三千南侨机工筑起不沉补给线》(下)

图片
图片

赤子丹心——抗日烽火中的华侨故事

图片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中,海外华侨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持祖国抗战,海外华侨以空前规模组织起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这是华侨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运动,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片

为纪念华侨抗战功勋,深圳人民广播电台制作推出《赤子丹心——抗日烽火中的华侨故事》,以真实历史讲述呈现海外华侨伟大的爱国精神和赤子情怀。

他们是一个个漂泊异乡的儿女,也是跋涉万里救国图存的归国者。海外华侨与祖国共同写下的抗战记忆,映照了中华民族在战火中凝聚奋起、奉献牺牲直至最终胜利的光辉历程。这些穿透八十载的历史回响仿佛在诉说:无论距离有多遥远,中华儿女的命运始终紧紧相连。

图片

第二集:

《三千南侨机工筑起不沉补给线》(下)

抗战时期

滇缅公路

是中国获得国际援助的最重要通道

1146公里

每1公里就有1名机工献出生命

一千多名机工舍身殉国

他们以个体生命筑起祖国生命线

他们有共同响亮的名字——

南侨机工

“我们华侨有一颗爱国的热心,一定要坚持到把日本人赶出中国。你们这批人回去,代表的是800万海外华侨,抗战不胜利就不回来!”这是陈嘉庚送别南侨机工时说的话。“七七事变”后,中国输入外来物资主要依靠滇缅公路,陈嘉庚在南洋招募华侨回国参战,经过层层筛选共有3200多名华侨分批回国,回国人数超过原计划6倍。

图片

△1938年,民众在建设滇缅公路(资料照片)。

(新华社/图)

首批80人先锋队于1939年2月26日到位。滇缅公路蜿蜒于海拔500至3000多米的横断山脉中,沿途悬崖、峭壁、陡坡、急弯、深谷不计其数,行车非常艰险。如遇雨天,道路泥泞,险情大增。当时,南侨机工们须闯四道鬼门关:疟疾关、雨水泥路关、险路和险情关、日机轰炸关。日军向南洋进攻,经常派飞机轰炸滇缅公路。

南侨机工的运输任务紧急而繁重,必须限时限量,不得贻误,机工们没有退缩,日夜不停地为祖国输送抗日物资。当时昆明至下关往返路程为824公里,限36个小时内装卸往返运完。他们向海外亲人描述,滇缅公路的车队穿行在“风花雪月”之中:即下关的大风,祥云的茶花,苍山的积雪,洱海的明月。战斗在滇缅路上的每个南侨机工多数人没留下资料,甚至连姓名都没留下。直到1942年5月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前,南侨机工们共抢运45万吨以上物资,平均每天运回300吨,极大地支持祖国抗战事业。

1942年滇缅公路被切断后,一部分南侨机工投身中美联合开辟的驼峰航线,承担将各类军用物资转运至中国战场的任务;也有部分留在昆明,在盟军中担任翻译、文员等职务。在他们中间,先后有1000多人以身殉国,每1公里就有1人献出宝贵生命,平均每日死亡率达7-8人。

云南昆明西山上矗立着一座9米高的纪念碑,基座上刻着四个大字:赤子功勋。碑文写道:三千多名热血奔腾的南洋华侨机工以自己的生命、鲜血和汗水,在华侨爱国史上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图片

△(新华社/图)

 

来源:深圳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