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子丹心——抗日烽火中的华侨故事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中,海外华侨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持祖国抗战,海外华侨以空前规模组织起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这是华侨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运动,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纪念华侨抗战功勋,深圳人民广播电台制作推出《赤子丹心——抗日烽火中的华侨故事》,以真实历史讲述呈现海外华侨伟大的爱国精神和赤子情怀。
他们是一个个漂泊异乡的儿女,也是跋涉万里救国图存的归国者。海外华侨与祖国共同写下的抗战记忆,映照了中华民族在战火中凝聚奋起、奉献牺牲直至最终胜利的光辉历程。这些穿透八十载的历史回响仿佛在诉说:无论距离有多遥远,中华儿女的命运始终紧紧相连。

第三集:
《我愿捐献最后一元以拯救祖国》(上)
“中国是我的母亲,
人类是没有不爱其母亲的。
只要中国不亡,
我愿意捐献最后一元钱以拯救祖国。”
正如美国华侨简夫人所言,
海外侨胞以义捐、义演、义卖、
侨汇、认购国债等方式捐款捐物
有富商巨贾
有卖瓜子的小贩
有洗衣的佣工
有卖冰淇淋筹款的孩子
有捐出全部养老钱的老人
只因“能以区区微金,敬献祖国,
实是无上光荣”
“你一角,我一角,涓涓滴滴,积成江河,变成怒潮,只要你有多少,捐多少……寄到前方去,买子弹,买枪炮,赶走强盗,到那时扬眉吐气,誓把中国保!” 抗战时期的南洋,每逢节假日,总能听到这样的义卖声。 抗战期间,共有四百多万海外华侨为祖国抗战捐款,占当时华侨总人数的一半左右。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行第一期救国公债5亿元,光海外华侨就认购了一半。在马来西亚,华侨采取连锁信方式推销购债;在越南,工资低微生活艰难的华侨在认购国债时提出“不能为祖国出力,也得为祖国出钱”的口号。南非华侨虽然人数不多但热情高涨,仅认购“爱国储蓄券”一项就达50万英镑之多。
华侨购买公债较之国内同胞购债还起着特殊的作用,它可使国民政府增加大笔宝贵的外汇收人和外汇储备,用来购买抗战急需品或国内短缺的军用物资。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共发行6期救国公债,总额达30亿元,华侨购债总额占国民政府公债总额的1/3强。尤为感人的是,南洋华侨购债后,又掀起“还债”和“焚债”等销毁债券的活动,实际上是为国家无偿捐助。
著名侨领陈嘉庚曾这样说:“对祖国的筹赈工作,风起云涌,海啸山呼,热烈情形,得曾未有。”抗战全面爆发后,海外华侨深知祖国艰难,把历年胼手胝足、省吃俭用的积蓄大量捐出,源源不断的侨汇如同溪流,从五洲四海汇聚到中华大地。仅1937年7月至1941年12月,侨汇总额就达法币53亿元,占我国军费开支总数的43%。这些沉甸甸的数字,是海外赤子捧出的一颗颗赤子之心!
来源:深圳广播